很多工作不需要大学知识,需要读大学吗?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工作不需要大学知识,需要读大学吗?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就是个花钱的地方,没学到啥实用的东西,倒是教会了不少人熬夜打游戏、葛优躺、翘课刷剧。甚至还有人直接放话:大学不上也罢,早点进入社会,打工、创业,比在学校混日子强多了。这话一出,迅速引发热议。支持的认为,现在工作岗位需要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大学培养不了实战的人才,干嘛浪费几年时间?反对的则觉得,大学是人生的必修课,不光学知识,还能开眼界、交朋友,错过就是一大遗憾。
所以问题来了:到底要不要上大学?读大学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是一个让很多人迷茫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好好聊聊的话题。
在这个“内卷”成了热词的2024年,年轻人活得越来越累,高考竞争大,大学毕业后却又面临就业难。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超千万大学生毕业,但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不少人毕业后拿着几千块的薪水,甚至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大,小微企业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技术进步也让传统岗位不断缩减。
于是,大学的价值被重新审视。有人觉得,大学培养的只是考试机器,远离实际需求;还有人认为,很多成功人士,比如马云、比尔·盖茨,甚至不用大学文凭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这种思潮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教育的困惑:读书真的改变命运吗?大学生还值钱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这个争议的起点,来自一位做教育培训的群友。他和妻子都是硕士,一个学理工,一个学文科,按说学历不低,但两人却一致决定:不让自己的孩子读大学。他们觉得,大学没啥用,高中毕业直接打工或者创业,见见世面,学到的东西更实际,未来的路可能走得更顺畅。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大学没有教会他们什么真正有用的本事,工作之后还得从头学起。比如,机械专业的学生连汽车都修不好,电子专业的学生弄不明白电视机的线路,甚至很多医生毕业后都需要通过规培才能独当一面。换句话说,很多大学生毕业时,离“合格劳动者”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这对夫妻的观点虽然极端,但引发了广泛共鸣。有人说,大学教育确实脱离实际,很多课程跟不上时代;也有人觉得,问题不只是大学的锅,社会对学历的迷信和功利化教育才是根源。
随着讨论的深入,矛盾逐渐显现。
一方面,很多人支持这对夫妻的看法,觉得大学的教学已经变成流水线作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为了追求就业率和排名,学校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像经济学、法学、医学成了标配,结果学生扎堆报名,毕业后却供大于求,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不够看,研究生也变成“标配”,考研大军年年创新高。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大学没用,而是很多学生只想着“混日子”,没有真正利用大学的资源。大学不仅仅是学专业知识的地方,它还提供了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各种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机会拓宽视野、锻炼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但这些东西,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而不是等着老师手把手教。
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大学到底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还是注重“全人教育”?大学教育该如何平衡“学以致用”和“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大学的本质。大学,究竟是为了就业,还是为了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从历史上看,大学最早是知识传播的地方,它强调的是学术自由和思想启蒙,并不以就业为导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之后,大学逐渐变成了培养劳动者的场所。今天,大部分大学已经被就业率绑架,学生和家长也变得功利化,选志愿时紧盯热门专业,毕业后却发现,所谓的“热门”早已人满为患。
但大学真的一无是处吗?未必。
大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它更像是一个小型社会,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沟通、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有一位大一学生,听了教授的学术报告后,主动搜集相关资料,还写了一封正式的邮件联系老师,争取机会进入实验室。这个过程,她不仅学会了查资料、写邮件,还锻炼了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学里的社团活动、科技讲座、文化交流,甚至是图书馆里的一本小说、一场电影,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问题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
再说就业问题。很多人觉得,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是因为大学没教会他们实用技能。但实际上,社会经济问题才是更大的原因。如今,传统岗位逐渐被技术取代,而新的就业机会又没有及时填补空缺。再加上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竞争自然更加激烈。这说明,就业难并不是大学教育单方面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挑战。
最终,无论是支持大学教育还是反对大学教育的人,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大学并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保证你找到好工作,也不能代替你的人生选择。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大学仍然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锻炼自我、探索未来的平台。而那些觉得大学“没用”的人,可能只是没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至于要不要读大学,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因人而异。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大学可能是一块跳板;但如果你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可能确实不值得浪费时间。
【网友热议】
关于“大学有没有用”的话题,在网上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网友的评论颇具代表性:
“大学简直是最贵的‘养老院’,四年时间学不到东西,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
“大学的作用不是学技能,而是让你接触更大的世界,学会独立思考,有些东西是工作教不了的。”
“现在的大学生比我们那时候累多了,花时间卷绩点、考证书,结果毕业后还要从零开始学。”
“就业难不是大学的锅,是社会的问题。企业要学历不要能力,学生自然就只会追求文凭。”
“说大学没用的人,大概是没认真读过大学吧。”
大学到底是不是“鸡肋”?或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大学是人生的必选题,还是可选题?
有人说,大学的意义在于塑造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合格的螺丝钉;但也有人说,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学历决定了你能站到哪个起点。
如果大学不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那它的价值是不是被高估了?又或者,我们对大学的期待,压根就错了?
对此,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