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农村生活:网红短视频背后的误导与反思
虚假农村生活:网红短视频背后的误导与反思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始拍摄农村题材的短视频。然而,一些网红为了追求流量和点击率,开始对农村生活进行虚假呈现,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
一个女网红想模仿李子柒的路子,拍农村题材的短视频。想法不错,就是事干得不怎么真实。这两个箩里真装满了田里刚收割的稻子,少说也得100来斤。不说女网红这小身板能不能挑的起来,就是那根竹扁担它也不可能这么直溜。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槽点,只要在农村真正待过干过农活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个假把式。就跟之前抖音上。
看着这类视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不是说农村不能拍,而是拍得太假,反而让人觉得有点儿不舒服。农村生活本来就不是什么“诗意田园”,尤其是老一辈人心里,农村二字意味着的是辛苦、劳作、汗水,甚至是贫穷。可现在,很多网红把农村拍得像个世外桃源,干活的样子也像是在演戏,连扁担都不会弯,稻子也不沾泥土。这种虚假的呈现方式,让人感到不适。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城市人对农村的一种想象。很多人没真正在农村生活过,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村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旅游景点,或者是拍照打卡的地方。于是,网红们迎合这种需求,拍一些看上去很“美好”的农村生活,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错觉。可问题是,真正的农村生活并不是这样的。老一辈人都知道,农村的活儿可不是拍拍视频那么简单。你想想,哪有那么轻松的农活?挑个百来斤的稻子,扁担不弯,肩膀不疼?这不是在拍电视剧,这是在糊弄人。
这让人想起小时候,家里种地的时候,哪有现在这些“田园牧歌”的浪漫?一天到晚弯着腰,拔草、插秧、收割,手上全是茧,脚底下全是泥。那时候,天一亮就得下地干活,太阳落山了才算一天结束。哪像现在,有人为了拍视频,干几分钟活儿就开始摆拍,干净的衣服、整齐的发型,连汗都没出一点。农村的苦,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可如今,很多年轻人通过这些短视频,反而觉得农村生活是个“逃离城市”的好去处。这种错位的美化,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也不能全怪这些网红。毕竟,他们也是为了流量,为了生存,才选择了这种“表演式”的农村生活。可问题在于,这种表演久了,大家就会以为这才是真实的农村。久而久之,农村的真实面貌反而被掩盖了。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娱乐吗?何必较真?但问题是,这种娱乐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农村的艰苦生活被美化成了“诗意”,而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却被描绘成了“压迫”。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实际上是一种对现实的误读。
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降到了不到4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生活在农村,而是迁移到了城市。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农村只是一个遥远的记忆,甚至是从未经历过的地方。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成了他们逃避现实的一个“理想国”。但问题是,农村并不理想。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农村的基础设施、医疗条件、教育资源仍然与城市有很大差距。这些差距,才是农村的现实,而不是网红视频里那些“美好”的田园风光。
说到底,这种“假把式”的农村形象,其实是一种消费主义的产物。网红们通过美化农村生活,吸引城市里的观众,赚取流量和广告收入。而观众们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获得一种“逃离现实”的心理满足。可问题是,现实终究是现实,逃避不了。农村的苦,城市的累,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美化农村生活,只会让人对现实产生误解,甚至是对农村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等到真的有人回到农村,发现现实并不像视频里那么美好,失望和落差感只会更大。
想想李子柒,她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她把农村生活拍得多美好,而是因为她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和质朴。她的视频里有劳作的辛苦,有对传统手艺的坚守,有对生活的热爱。她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而现在的很多网红,学了李子柒的表面,却没学到她的内在。只想着通过摆拍来获得流量,却忽略了农村生活的本质。这样的“假把式”,注定是走不远的。
最后,不禁想问一句:这些网红们,真的了解农村吗?还是说,他们只是把农村当成了一个拍摄的背景板?或许,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种虚假的农村生活,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期待罢了。可问题是,观众们真的需要这种虚假的农村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