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全国各地的划龙舟,屈原都笑了
看完全国各地的划龙舟,屈原都笑了
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的龙舟赛事热闹非凡。从珠三角地区的"水上拉力赛"到北方的"趣味赛",从贵州黔东南苗族的独木舟到湖南、上海的女子龙舟队,各地的龙舟文化各具特色。本文将带你领略龙舟文化的魅力,探寻这一传统习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最近,珠三角地区的龙舟赛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爆出圈,让无数北方人彻底开了眼。
“龙舟漂移”、“L型拐弯”、“房东极限内卷”,阵仗之大,让人怀疑屈原当年跳的是珠江。
珠三角龙舟:一场"贵族运动"
坊间传闻,广东一些地区在选拔龙舟队员时,需要验资上船。
有一栋楼的只能在岸边鼓掌,两栋楼的才能上船试训,而能在船上敲鼓的,都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豪,资产加起来等于几个小目标。
网络上对于广东龙舟赛的调侃一直不绝于耳:
“上岸收租,下河划船,房东们堪称多财多亿。”
“这船要是翻了,广东的GDP都得受影响”。
“全世界唯一不能用钱操控的比赛。”
一直以为富人的运动是高尔夫或者马术,没想到广东富人的运动是穿着拖鞋划龙舟。
江湖传言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多财多亿”的房东们在添置龙舟装备时绝对是毫不手软。
广东某村曾披露过2023年的龙舟活动支出,龙舟比赛用的杉木船仅主体造价就已经超过 30 万元,后续还有维修保养和调试等大头费用。
但办一场龙舟赛,费用远不止于此。
龙舟训练期间,餐饮至少要花费 40 万,教练费、队员保险、装备费……每一项都价值不菲。
平日里穿9块9包邮拖鞋的房东们,听说可以利用科技提高龙舟速度,个个跑去买40万一把的碳纤维桨。
而他们“氪金”上百万,居然只是为了一等奖的奖品:一头烧猪。
为了这头烧猪,龙舟上的参赛队员轻则请年假、长假,重则停薪留职,甚至直接玩消失,每天风雨无阻地参加龙舟训练。
毕竟“工作可以不要,龙船不能不扒”。
全国各地龙舟:各有特色
广东以外,全国人民对划龙舟的喜爱也是肉眼可见。
今年北方的龙舟同样火爆全网。
北方的龙舟比赛不仅赛出了友谊,更是赛出了赛道。
划不直、连环追尾,成功的扰乱其他三支队伍的节奏,贡献出了端午的最大笑料。
有些地方还有着不一样的划龙舟方式。
贵州黔东南苗族的龙舟,完全沿袭了史料上所记载的独木舟。而且他们是站着俯身划的。
湖南、上海等地还有女子龙舟队。
她们划的舟船称为“凤艇”。
划龙舟的历史渊源
全国上下都在看的划龙舟,历史渊源到底有多长?
划龙舟,可以看作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文化图腾,有不同风俗民俗、文化底蕴的影子。
其实,划龙舟这项传统习俗在纪念屈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
龙舟,起源于先秦上巳节的宫廷禊礼,最早被用来祈雨,祭祀河神和水神,后来才逐渐发展为全民参与的龙舟竞渡。
而端午节最初则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时节,早在春秋之前,江浙地区的吴国、越国、楚国就已经在端午这天举行龙舟比赛了,除了防疫病,主要目的是为了祭祀龙图腾。
之后,屈原投江自尽正逢五月初五端午这天,楚国人不舍一代贤臣便争先恐后地划船拯救他。
因此,端午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才慢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如今端午节纪念屈原,划龙舟的传统习俗。
其实,“龙舟竞渡”这一古老的活动在唐代以前仅为划船活动,并没有“夺标”的竞赛环节,到唐代以后才发展成了一项独具特色而又极为隆重的竞赛活动,其目的在于争夺第一名。
为了裁定名次,人们在水面的终点插上一根长竿,竿上缠上五颜六色的锦布,鲜艳夺目,称之“锦标”,也叫“彩标”。
竞渡船只以首先夺取锦标者为胜,故这一竞赛又称为“夺标”,“标”成了冠军的代名词。
宋代以后,夺标成为竞渡的法定规则,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
而苗族、傣族也受到汉族龙舟竞渡文化的影响,祭龙祈年,形成了各自龙舟节、泼水节的传统风俗。
此外,划龙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项正规的竞技体育项目,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和比赛规则,并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而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龙舟还将继续作为表演项目第二次亮相奥运赛场。
广东龙舟文化:独特的岭南特色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头等大事。
在广东,扒龙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早期只是一种宫廷活动,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
明、清两代则是广东龙舟竞渡的鼎盛期。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广东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岭南龙舟文化,“弯道看佛山,直线看东莞”各市都有着本地的传统赛事和龙舟活动习俗。
广东龙舟风俗十分讲究,,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最早的“起龙”开始算起,一直要持续到农历五月末,各市活动形式虽各有异,但都保持着“龙舟出水”的习俗。
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即在端午前要将龙舟从水下起出,刷油、保养,安上龙头、龙尾,祭过神后,才能准备竞渡。
有些地区还会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
关于龙舟起源,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历史说法。但是对划龙舟的寓意几乎却是全国统一的:祈求风调雨顺,保佑一方平安。
事实上,很多地方的人会在某种程度上视龙舟为真龙,每次启用,都要经过繁琐而严谨的祭祀仪式。
不少地方至今仍不允许穿鞋扒龙船,乃至龙船过桥过洞提要前放鞭炮,为了提示桥上的人离开,以免在上方跨龙船而表现出不敬。
外地人看广府人民划龙舟多半是看“速度与激情”的龙精虎猛,血脉偾张,广府人看重的是更偏向集体的“凝聚力”。
广东多是以村子、宗族或姓氏为单位参加龙舟比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龙舟就像是一条纽带,将整个家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结在一起,藏着许许多多古老生动的人文传统。
端午节前下的雨被称为“龙舟雨”,意思是说,为了方便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赛龙舟,端午节前都会下雨,让河水上涨,人们把这种雨叫做“龙舟雨”。
等到龙船的表演、竞赛全部结束后,村民、尤其是小孩子会跳下河去洗“龙舟水”。因为龙舟被视为神圣的真龙,被龙游过的水也成为了吉祥之物。
每每划完龙舟,村民们都会组织在一起吃一顿隆重热闹的“龙舟饭”,希冀来年像龙一样威猛矫健。
“吃过龙舟饭,饮了龙舟酒,全年身体健康无忧愁。”
经此一个龙舟月,宗族之团结,乡亲之情谊,无疑又进了一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