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肠道超声、粪便钙卫蛋白及其联合预测溃疡性结肠炎内镜黏膜愈合
IBD:肠道超声、粪便钙卫蛋白及其联合预测溃疡性结肠炎内镜黏膜愈合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创诊断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肠道超声(IUS)、粪便钙卫蛋白(FC)及其联合使用在预测UC患者内镜黏膜愈合方面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UC的治疗目标发生了变化,并朝着更可靠的目标迈进,包括黏膜愈合,因为黏膜愈合与较低的住院、结肠切除术和结直肠癌风险相关。黏膜愈合定义为内镜下梅奥评分为0分,目前是限制疾病复发和并发症风险的目标。现有的无创生物标志物,特别是粪便钙卫蛋白(FC)。FC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强相关,并预测复发。在达标治疗时代,开发用于评估UC黏膜愈合的无创标志物至关重要。这项研究评估了肠道超声(IUS)、FC及两者联合评估UC患者黏膜愈合的性能。
本项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连续就诊的U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4周内完成完整结肠镜检查和IUS和/或FC检测。测量各节段肠壁厚度(BWT)和彩色多普勒信号(CDS)。内镜下黏膜愈合的定义为梅奥评分为0 ~ 1分。
共纳入61例患者,其中79%的患者内镜下愈合(梅奥0级26例,梅奥1级11例)。16例(27.6%)BWT <3 mm,41例(70.7%)无CDS。BWT <3 mm预测内镜黏膜愈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77%、72%和44%。当FC <150 μg/g、BWT <3 mm、CDS = 0时,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94%、89%、48%。IUS正常、无直肠出血、FC <172 μg/g的患者均黏膜愈合。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肠道超声联合粪便钙卫蛋白可有效识别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愈合情况。对于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无创评估黏膜愈合是可能的。
本文原文来自《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