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乃誉日记》看林徽因家族与海宁之渊源
从《王乃誉日记》看林徽因家族与海宁之渊源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作家。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林孝恂曾任浙江海宁知州,父亲林长民与王国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本文将通过《王乃誉日记》的记载,梳理林徽因家族与海宁的渊源,展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林徽因(资料图)
为官之余的他,喜爱书法与诗词
林孝恂,(?-1914),字伯颖,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浙江海宁、孝丰、仁和、石门等地方官员。林孝恂有两子,长子林长民(林徽因之父,1876~1925)、次子林天民(1887~1948)。
林孝恂于戊戌年(1898)五月初出任海宁知州,至己亥年(1899)八月,由江苏无锡人汪煦(号符生)接任为止。对此,《王乃誉日记》有相关记载:(戊戌)五月初九,晴……新任州首林伯颖,名孝恂。
为官之余的林孝恂,喜爱书法与诗词等,与盐官城内文人墨客多有交往,互为酬唱。己亥年(1899)七月,王国维的同学褚植卿在得到林知州一个扇面墨宝之后,希望精于书法的王乃誉在此扇面的另一面题写,使之相映成辉。看到林孝恂的字后,对书画作品审美眼界甚高的王乃誉留下“书尚腴润”四字褒奖。而几天的《日记》中更是将其字风格和清代著名书法大家刘墉相媲美。
(己亥)七月十五……褚植卿以纨扇来乞,一面林邑首书。孝恂,字伯颖,书尚腴润。
(己亥)七月十九,晴……午后,作一纨扇,墨本长题,乃植卿所乞也。一面林伯颖孝恂邑侯书,有似刘文清(引者注:刘墉,谥号文清)。
与王国维引为知己
林长民,字宗孟,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
随着父亲林孝恂来海宁任职,年长于王国维一岁的林长民在杭就读之余,经常来海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经褚植卿介绍,林长民和王国维结识。
(己亥)六月廿二……晚欲出,褚植卿偕其二友访静,一包姓、一林姓,州首子也。
庚子(1900)年初夏,王国维为赴日留学赴杭考验之时,与林长民吃住在一起,友情日益加深。年龄相近、学识相似、志趣相投,加之海宁这特殊的地理与人文“胎记”,以及扎实的国学基础和开阔的眼界,让两位年轻人对时局对学问等讨论与见解充满智慧的光芒,如切如磋,引为知己。
(庚子)四月十三,晴……接静十二禀……住日文堂,有林伯颖前州首子(宗)孟,中学佳,互为切划。云。
庚子年四月底,王国维离开杭州,回到盐官。几天后,接到林长民来信。一看信封和信纸,王乃誉对林长民的字颇为推崇,高度肯定。
(庚子)五月初二……见林长民宗孟致静书,书法颇佳。
亲不亲,故乡人。海宁及相关名人和林家有如此之交集与渊源,这可能也使诗人徐志摩在异国他乡的剑桥遇见林长民、林徽因父女俩时,情不自禁地多了一分亲近,多了一份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