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BQVJ1G05371YAR.html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需要肠外营养(PN)以满足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需求。而长时间PN,尤其是全肠外营养(TPN)会导致严重的PN相关并发症。《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是一份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指导的重要文件。这份共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重要性

  • 促进生长发育: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在体重增长、身长增加和头围增长方面。
  • 预防并发症:与长时间使用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减少代谢紊乱、感染和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

肠内营养的实施原则

  • 个体化方案:根据每个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如胎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 尽早启动:建议在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后的24-48小时内开始肠内营养。
  • 逐步过渡: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量,直至达到全肠内营养。
  • 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肠内营养的类型

  • 母乳优先: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来源,应优先考虑使用。母乳不仅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免疫因子,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和促进肠道健康。
  • 配方奶补充:对于无法获得足够母乳的早产儿,可以使用特制的早产儿配方奶。

营养成分的需求

  • 蛋白质:早产儿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应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其快速生长。
  •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合理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能量。
  • 微量营养素:特别关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如铁、钙、磷、维生素D等。

喂养方式

  • 经鼻胃管或经口胃管喂养:使用专业的喂养技术和设备,确保营养液能够安全、有效地输送到早产儿体内。
  • 间歇喂养与连续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间歇喂养适用于大多数早产儿,连续喂养适用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早产儿。

监测与评估

  • 生长监测: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 营养状况评估:定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
  • 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是否有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特殊情况下的管理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对于有NEC风险的早产儿,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减慢喂养速度、监测腹部症状等。
  •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对于患有RDS的早产儿,应根据其呼吸状况调整喂养方式和喂养量。

家庭参与

  • 情感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到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提供情感支持和参与喂养,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
  • 延续性护理:出院后,继续提供家庭护理指导,确保早产儿在家中也能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

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

  • 标准化流程:建立标准化的肠内营养管理流程,确保操作规范。
  • 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结论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合作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早产儿获得最佳的营养支持和护理。这份共识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有力指导,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科学地管理早产儿的肠内营养,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早产儿肠内营养目标

  • 能量和蛋白质
  • 推荐意见1:早产儿肠内营养能量摄入应达到每日115-140kcal/kg;在保证蛋白和其他营养素摄入充足的情况下,最高不超过每日160kcal/kg(A1)。
  • 推荐意见2:早产儿肠内营养蛋白质摄入应达到每日3.5-4.0g/kg,生长缓慢的早产儿,最高可达每日4.5g/kg,蛋白能量比为2.8-3.6g/100kcal,以达线性生长目标(B1)。
  • 全肠内喂养量应达到多少?
  • 推荐意见3:早产儿全肠内喂养量为每日150-180mL/kg,且持续48h以上。需评估个体差异及实际营养需求,最低不少于每日135mL/kg(B2)。

过渡期的肠内营养

  • 开奶的要求与禁忌
  • 推荐意见4:生后24h内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生后2-4d可进行微量肠内喂养(B1)。
  • 推荐意见5:先天胃肠道畸形或肠梗阻时须禁食(GPS)。
  • 肠内营养乳品的选择
  • 推荐意见6:亲母母乳是早产儿肠内营养的首选;VPI或VLBWI没有或不能得到足够的亲母母乳时,可选择捐赠人乳进行肠内营养(A1)。
  • 推荐意见7:在亲母母乳和捐赠人乳均不可获得时可选用配方奶粉喂养,VLBWI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肠内营养(B1)。

稳定生长期的肠内营养

  • 如何为早产儿选择喂养实施方案?
  • 推荐意见8:对胎龄≤32周的早产儿,推荐经胃管间断喂养方式;胎龄33-34周的早产儿,推荐启动经口喂养(A1)。
  • 推荐意见9:推荐早产儿肠内喂养间隔时间为2-3h(B2)。
  • 早产儿肠内营养时如何增加喂养量?
  • 推荐意见10:对VLBWI且无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推荐在生后2-4d后开始增加喂养量(A1)。
  • 推荐意见11:对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推荐每日20-30mL/kg的速度增加喂养量(A2)。
  • 推荐意见12:使用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或早期添加牛乳来源的母乳强化剂(human milk for tifier,HMF)时(母乳喂养量每日50-80mL/kg),推荐以每日不高于20mL/kg的速度增加喂养量(GPS)。

肠内特殊营养素的补充

  • 如何精准使用HMF?
  • 推荐意见13:需使用HMF的早产儿在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强化方案,以满足早产儿个体化的营养需求,支持早产儿的体格生长(A2)。
  • 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什么时候开始补充?其推荐摄入量是多少?
  • 推荐意见14:出生早期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口服补充维生素A(vitamin A,VitA),总摄入量为每日1333-3300IU/kg(视黄醇酯每日400-1000μg/kg)(B2)。
  • 推荐意见15: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多胎婴儿,出生早期(生后1周)且喂养耐受良好即可给予维生素D(vitamin D,VitD)400-1000 IU/d(10-25μg/d),3个月后改为400IU/d(10μg/d)(B2)。
  • 微量元素铁何时开始补充?其推荐剂量是多少?补充多长时间?
  • 推荐意见16: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良好者,2周龄开始可口服补充铁剂,预防量为每日1-2mg/kg,贫血治疗量每日2-3mg/kg,添加含铁半固体食物后,继续补充铁元素持续至生后1-2岁(A1)。
  • 早产儿是否需要常规补充益生菌?
  • 推荐意见17:如果满足所有安全要求,早产儿可使用多菌株益生菌或单菌株联合益生元或乳铁蛋白组合(C2)。

肠内营养的监测

  • 喂养耐受性监测
  • 推荐意见18:推荐常规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评估,选择性监测胃潴留情况(B1)。
  • 体格生长及营养代谢指标监测
  • 推荐意见19:定期监测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在生后1-2周内每天监测体重1-2次;体重稳定增长期每周监测体重2-3次,每周监测身长和头围1次。推荐应用体重增长速度和胎龄别体重的Z评分来纵向评估体重增长(GPS)。
  • 推荐意见20:推荐定期监测血液营养代谢指标,结合体格生长指标纵向评估营养状态(GPS)。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