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写作特点及其影响———以《张猛龙碑》为例
浅析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写作特点及其影响———以《张猛龙碑》为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魏碑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形式,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以《张猛龙碑》为例,深入分析魏碑的书法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魏碑是魏晋南北朝时对当时北朝文字的一种通称,它大体是由碑刻、墓志、造像记和摩崖刻石组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尤其是以北魏时期的书法发展的最为繁荣。北魏对我国的书法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由于北魏书法的水平造诣高,书法风格变化多样,有着朴拙险峻和舒畅流丽的特点,所以它对中国书法体系的发展起着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隋唐的楷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碑是政治和地域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书写字体,在清朝中叶康有为等人倡导碑学的运动中,魏碑这时才真正受到了碑派书法家的重视并向爱好碑刻的人予以推崇,这时的魏碑是它从北魏时期销声匿迹了一千多年以后的又一次复兴,它对书法家们找到新的笔法和创作意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灵感和经验,并从中汲取了精髓。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现在碑立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东第一廊。张猛龙碑它是魏碑楷书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之一,其风格特点非常具有代表性,是魏碑里的中性风格作品,书写技巧非常高。
《张猛龙碑》的书写风格
《张猛龙碑》它的用笔以方为主,并又以圆笔为辅,方圆兼备,圆浑典雅,点画劲健,它入笔的时候果断,在笔画中带有饱满和雄健,方笔处有棱有角,把棱角处理的恰到好处,在圆笔处含蓄并且圆浑,让人在视觉上眼前一亮。它在结字上端庄攲侧(jīcè),犹如唐楷的端庄稳重,又有攲侧不失重心的活泼,可以这样说,《张猛龙碑》在魏碑中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书法字帖。
《张猛龙碑》它属于一种点画峻厚,奇逸的风格流派,对于我们书写者来说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最突出的结字特点是一个字的中宫内缩,外围舒展,给我们一种既严谨又舒展的感觉。此碑采用大胆的书写撇和捺,左放右收,收缩中宫的一种方式,使得一个字收放自如,收缩和疏密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样写让字显得非常的有气势,有松有紧,收放成趣,真是独具匠心。它的另一大亮点是强调主笔的书写,强调主笔可以让整个字富有活力,从而创造出美感和独特的寓意。董其昌在《画室禅室随笔》中说:“作字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之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换处。”
对大多数的字帖来说,书写的字是平稳,一个字的稳与不稳,最主要的就是看字的横,只有字的横是平的,那么这个字才能算是平稳的,这里《张猛龙碑》却不符合这种规律,它所表现出来的横画通常是左低右高的倾斜用笔,给人一种峻秀挺拔之感。《张猛龙碑》有很多的横画左低右高的特点表现的十分夸张,然而如果有多个横画组合在一起,它会把每一个横画有各自的特点,在丰富这个字内容的同时,又让这个字显得非常的端正平稳,这样的手法并不仅仅表现在横画上,其它有相同的笔画时,它都是这样书写的,真是让人体会到此碑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丰富多变,富有创造力。
《张猛龙碑》对后世的影响
《张猛龙碑》有着雄秀挺拔的笔法,方峻古朴的格调,深受后世书法家的厚爱,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深远。深受此碑直接影响的书法家莫过于唐朝著名书家欧阳询,欧阳询从中汲取此碑的长处,又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笔力遒劲,结字在险中求稳,又有法度森严的独特特点。在宋元明时期,由于重贴轻碑,对当时的书法影响不大,到了清代对《张猛龙碑》的研究最深,是因当时金石学的兴起让清代书家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康有为对此碑的研究最全面。清朝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并称“《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变态之崇”,“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又评此碑“精能”、“精丽”以及“丽密”,为“正体变态之宗”,与《爨龙颜碑》、《灵庙碑阴》、《晖福寺》、《石门铭》、《郑文公》等,同为隶楷之极则,并评碑阴真书兼有行书之长,为石本行书第一。另外,康有为还推崇《张猛龙碑》的结构,认为它的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向背往来之法,有峻茂之趣,结构为书家之至,与《李超墓志》皆为结体之无上上品,唐碑远远不及此碑之结构。在近现代有很多书法家对此碑也有很深的研究,这些书家以于右任、李叔同、沙孟海、启功等著名书法家为代表。启功先生认为《张猛龙碑》为小成,《九成宫醴泉铭》为大成,并用诗来比喻:“猛龙如谢朓、庾信,醴泉则如沈佺期、宋之问。谢、庾之作,渐成律体,而仍不免于失黏;沈、宋之作,格律成熟,并无碍于变化。且字体各有其用,世人习古之铭石书而施于简扎,犹如燕寝著朗服,服者与观者俱不舒适也。”
小结
总之,《张猛龙碑》作为魏碑的代表作之一,在取法《张猛龙碑》的同时,我们还要把它放在楷书的发展历史中深入学习,对此碑有进一步的理解,以免厚此薄彼,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要领,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