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团队发现新型长效口服P2X7受体拮抗剂,可延缓肾脏纤维化进展
华西医院团队发现新型长效口服P2X7受体拮抗剂,可延缓肾脏纤维化进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叶昊宇/肾脏内科马良团队与成都大学胡建平团队合作,在慢性肾脏病(CKD)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长效口服P2X7受体拮抗剂,该药物在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肾保护作用,能够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这一发现为CK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难题,据估计,全世界约有8.5亿人因各种原因罹患CKD。在中国,成人CKD患病率高达8.2%,近8200万患者,而疾病知晓率仅为10.0%。随着肾功能下降,CKD患者心血管患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升高,C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后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我国现有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ESRD患者约150万,并以每年新增12万~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CKD的核心通路和主要病理基础是肾脏纤维化,其病变特征是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间质肌成纤维细胞激活及其导致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堆积,最终取代正常的肾脏结构、形成瘢痕,造成肾脏功能的丧失与衰竭。研究表明,CK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膜上的P2X7R蛋白表达较健康人群高1.5倍。此外,抑制P2X7R可以减少肾脏巨噬细胞的积聚,从而缓解与糖尿病相关的CKD。目前已有多个P2X7R拮抗剂在肾脏疾病治疗中被研究,其中BBG和A839977等已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肾脏损伤和纤维化,但由于口服半衰期和体内暴露量的限制,限制了这些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因此,开发新型长效口服P2X7R拮抗剂在CKD治疗中具有重要潜力。
本团队先前设计合成的P2X7R拮抗剂作为治疗肾脏疾病的先导化合物,虽然腹腔给药后在AKI模型上表现出良好效果,但相较于腹腔和静脉,其口服半衰期较短,暴露量不高,不适合长期给药。本研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结构优化,通过将化合物的构效讨论与代谢分析相结合,多轮优化后得到了一个长效口服的新型小分子P2X7R拮抗剂13a。化合物13a在10 mg/kg的口服暴露量能达到1163980 μg·h/L,半衰期大于40h,能支持一周给药2次(图1)。在体内实验中,口服给药13a(0.3 或1 mg/kg,biw)显著缓解了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和腺嘌呤诱导的CKD模型中的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图2和图3)。
图1 研究概述
图2 化合物13a可减轻UUO小鼠肾纤维化
图3 化合物13a可减轻腺嘌呤诱导的CKD小鼠肾纤维化
这项研究不仅在药物发现上具有创新性,而且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为未来CKD治疗的发展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潜力。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为CK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