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微课堂】为“心”赋能,轻松迎考——期末心理调适指南
【家校共育微课堂】为“心”赋能,轻松迎考——期末心理调适指南
又是一年期末季,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如何做好心理调适,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这份来自搜狐的期末心理调适指南,从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维度,提供了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家轻松应对期末考试。
学生篇
- 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复习
与其一直担心“我好怕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啊”、“复习不完,根本复习不完”,不如从现在开始,跟随各科老师的脚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查漏补缺,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还要掌握复习的优先级,找准学科中的重难点、易错点反复练习,找到自己薄弱的学科多下功夫。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复习和准备上,避免过度思考过去或担忧未来,这样更有益于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能够从根本缓解自己的考前焦虑。
- 劳逸结合,保持良好作息
考前复习阶段学习任务重,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为了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习,我们需要充足的睡眠,这对大脑的恢复和记忆巩固至关重要。同时,还需保持合理的饮食,确保身体得到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感到劳累、坚持不了时,尝试短暂的放松休息,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身心。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压力,让大脑能够集中注意力。比起废寝忘食、熬夜苦读,劳逸结合会让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 积极心态,给自己鼓劲
想要不断进步,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除了自己付出努力之外,还要保持乐观和自信。
我们要相信自己能达到的最好成绩,因为那是自己已抵达过的境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继续向前冲锋。我们可以用积极、简短、确定的语言来暗示自己,比如:“我可以做对这道题!”“我可以慢慢放松下来!”“我喜欢我专注答题的状态!”“我会更认真、更仔细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拥有强大的力量。
- 寻求支持,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考前阶段感到焦虑和有压力是正常的,你可以与朋友、家人或老师分享自己的担忧和压力,和他们诉说你的苦恼和烦闷。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会给你带来正能量,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考试。复习中遇到难点,也可以向他们求助。朋友、家人、老师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家长篇
- 调整心态,以平常心看待考试
家长需要认识到考试只是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唯一因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兴趣,单独某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展现他们的特点和潜力。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考试成绩,有助于减轻自身的焦虑。家长可以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在面对家长过高期待、过度约束的情况下,许多孩子会倾向于与家长对着干。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彼此的感情。因此,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路,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需要时给予他们支撑就好,剩下的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展。
- 重视陪伴,做好后勤工作
考试结果虽然无法掌控,但复习备考的这段过程却掌握在孩子和家长的手中。有些家长会选择陪伴孩子一起复习,帮助答疑解惑、默写背诵;有些家长会选择给孩子做一些好吃好喝的,给孩子提供充足营养;还有些家长会选择在孩子疲惫时,带着他们出去散散心、做做运动......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做法,在孩子备考过程中,家长的关爱和陪伴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鼓励,远远胜过单纯的唠叨、责备和催促。
- 积极沟通,提供支持
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给孩子多一些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也要多与孩子沟通,找时间与孩子坦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压力,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帮助。此外,当看到孩子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努力做好孩子坚实而有力的后盾。
教师篇
- 专注当下,顺其自然
人的心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下意识地节省心力,我们把每个人的认知能量,或者说心力,比喻成一块电池。这块电池的基本容量因人而异,可以从两个方面锻炼你的心力:把你的电池容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大,或者学习怎么样去使用它,让它的使用效率变得更高。当一块电池充满了电,我们该怎么更有效地使用电量,更有效地分配电量,其实是一门学问。
人也是一样,当你对所有的外部信息都不加区分地给予关注的时候,就会像电池一样很快把电耗光,也就是我们说的没精神了。所以,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信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涉入够深是必要的,我们要学会做这样的选择。做好现在该做的,围绕目标,科学规划,认真、踏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是迈向目标的最佳途径。
- 调整认知,积极应对
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困惑,遇到与各方关系处理不得当的忧愁等,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免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所有这些逆境,既是“拦路虎”又是“敲门砖”,学会换一个角度,运用成长型思维来积极看待工作、生活中的磨难与不顺以及周围的人和事,发现事情积极的一面,乐观看待,积极应对,相信您的“疑无路”就会变成“柳暗花明”。
- 积极投入,体验幸福
要想获得积极情绪,除了常用的倾诉、运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等来调节不良情绪外,我们还需要体验、品味生活中的“小确幸”,积累幸福感,如品读美文、品尝美食、欣赏美景、体会陪伴家人、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把美好时刻拍照留念等。此外,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在工作中寻找乐趣,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也能帮我们减轻压力、获得更良好的感受。
你的意志已经准备好了,
你的脚步也就轻快了。
亲爱的同学、家长、老师们,
调整好心态,
让我们一起
轻松迎接期末和假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