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健康科普|揭秘全身骨显像,让骨病变无所遁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健康科普|揭秘全身骨显像,让骨病变无所遁形!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tzzxrmyy.com/list_77/4618.html

全身骨显像(WBBS)是一种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来检测骨骼病变的医学影像技术。它能够比传统X线、CT等解剖影像更早地发现病变,对于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全身骨显像的工作原理、优势、适用场景以及辐射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

全身骨显像(Whole Body Bone Scan,WBBS),又称为骨扫描,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一般为99mTc-MDP)注射到体内,显像剂随血流到达全身骨骼,通过离子交换、化学吸附和与骨的有机成分结合的方式沉积到骨骼中,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得到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情况,从而得到全身骨骼的图像。


图示,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图中深颜色区域为转移灶。

全身骨显像有什么优势?

骨组织中的有机物如未成熟的骨胶原对显像剂有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在成骨活性增强的区域(骨折修复、骨肿瘤、成骨性骨转移灶等),显像剂会明显浓聚,形成“热区”。与X线、CT、磁共振等解剖影像相比,全身骨显像是功能影像,可以比解剖影像更早发现病变。


例如上图,左图好比常规CT、MR等解剖影像,细节清晰,但不能发现形态正常和轻度异常的病变;右图类似功能影像,直接将病变点亮,一目了然。

胃癌患者,自述左上臂痛,DR拍片未见明显异常(图1);骨显像示左肩关节异常浓聚(图2,红箭),SPECT断层显像定位于左肩胛骨(图3,红箭);MR显示病灶与ECT所示一致(图4、5白箭)。

全身骨显像是全身骨骼一次成像,能够明显避免漏诊。

什么时候需要做全身骨显像?

  1.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情况是,了解肿瘤患者全身骨骼有无骨转移以及治疗随访,特别是容易发生骨转移的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1)国内外多种指南已将其列为多种恶性肿瘤术前必查项目或随访项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22年更新的《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明确将其作为诊断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2)对于确诊的肿瘤患者,应根据高、中、低危复发风险,合理地选择全身骨显像的复查频次,通常6~12个月复查一次。

(3)当患者出现相应怀疑骨转移症状(骨痛)、体征(病理性骨折,不能活动)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时(碱性磷酸酶、血钙、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等),应立即进行骨扫描检查。


肺腺癌患者,左图为2018年12月ECT,未见明显异常;期间未复查;2023年5月骨痛来诊,ECT显示全身多发骨转移(右图)。

SPECT全身骨显像在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及早发现病变,有利于精准有效的治疗。随着肿瘤治疗方式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相应发生骨转移的风险也随之增高,早期发现骨转移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极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 不明原因骨痛筛查。

  2. 各种代谢性骨病、风湿免疫性疾病、骨感染性疾病。

老年男性,因骨痛外院检查发现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来诊。ECT显示四肢多发局灶性代谢增高灶并有“黑颅征”,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病。

全身骨显像辐射大不大?

很多人谈“核”色变,担心辐射,其实核医学检查是非常安全的。一次全身骨显像检查,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4mSv(作为对比,一次胸部CT约为8mSv,是骨扫描的两倍),不会对受检者身体造成伤害。

骨显像所用的放射性核素99mTc-MDP,半衰期为6小时,同时加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一般在体内有效半衰期仅为2-3小时,24小时内即可衰变到正常水平,不会对周围人群造成伤害。

小贴士:

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对核医学检查后的患者在社会活动方面进行限制,但考虑到受检者体内有残留的微量放射性核素,建议受检者适当增大与婴幼儿和孕妇接触的距离,减少接触时间。检查后,受检者多饮水、多排尿,可以加快排出放射性药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