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天夫:从社会学视角解读"躺平"与"内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天夫:从社会学视角解读"躺平"与"内卷"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75353

在当今社会,"躺平"和"内卷"成为两个备受关注的现象。它们看似对立,实则反映了同一社会问题——焦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教授从社会学角度,深入解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应对这种普遍性的社会心理状态。

"躺平"与"内卷":焦虑的两种表现形式

王天夫教授指出,"躺平"和"内卷"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选择,实际上源于相同的根源——焦虑。他将这两种现象描述为一个互斥的悖论:

  • 一部分人极度忙碌,处于过劳状态,没有自我支配的时间,仿佛是一台永动机。他们渴求成功,却在透支自身的健康。
  • 另一部分人则完全放弃进取之心,总是在休整却从未准备好出发。他们不在乎世俗的功名与他人的眼光,任由时光流逝。

与这两种极端相比,现代社会中保持平衡状态反而变得不寻常。人们似乎很难过上张弛有度的开心生活。

焦虑的产生原因

王天夫教授进一步分析了焦虑产生的原因。他认为,现代理性主义带来的"加速"和"不确定性"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外部因素。面对这种外部环境,人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 选择"内卷"的人追求速度和确定性,试图掌控未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 选择"躺平"的人则放弃速度和不确定性,选择不再被外界所左右。

这两种选择都源于"想要把未来的时间抓住"的心理。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都是在应对焦虑时做出的不同选择。

如何应对焦虑

王天夫教授建议,要深入思考自己为什么焦虑,哪些情形让自己焦虑,并将这些焦虑放到更大的社会情景或更长的社会变迁历史中去思考。他认为,人类具有很强的演化适应能力,特别是年轻人,总是在思想与行动上变化最快。随着社会的变迁,年轻世代一定会在社会困境中找到出路与解决方法。

结语

王天夫教授提出"焦虑社会"这一概念,旨在提醒人们正视当前社会的焦虑现状,并寻找应对之道。他认为,面对社会难题,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自洽的解释方案,而不仅仅是采取应对措施。社会学研究者不仅需要从学术角度帮助人们解释这些难题,更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共鸣,激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胆思考,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更自洽的解释。

王天夫教授长期关注社会转型,实地走访探寻城市空间的秘密,洞察数字社会,敏锐感知数字时代下的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他醉心社会调查,在万份问卷中梳理中国医师和软件工程师的工作、生活与观念。他认为,社会学归根结底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人生的领悟,希望以社会学研究启发思考,让生活更加自洽。

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兼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社会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不平等、城市社会学、数字社会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著有《Stata实用教程》、《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中国软件工程师:工作、生活与观念》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