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返乡创业女青年:短视频卖菌一年营收260万元
贵州返乡创业女青年:短视频卖菌一年营收260万元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一位90后返乡创业女青年王静通过短视频平台教授农业技术并销售菌种,不仅实现了年营收250-260万元的成就,还带动了周边八九百户村民增收就业,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农户可学着用村里闲置的玉米芯、玉米杆种菌,种出来的蘑菇拿去市场上卖,会是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一部手机加一根自拍杆,在热门的短视频平台上,不仅教人种蘑菇,自己也通过出售菌种实现增收,每年稳定营收在250~260万元——这就是90后姑娘王静一边示范小本创业,一边与村民共同致富的故事。
王静,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一位颇有名气的返乡创业女青年,几年前,她在抖音上拍视频,教网友利用废弃的玉米杆种植蘑菇,逐渐为当地发展出了一片食用菌产业基地。她不仅自己找到了事业,还带动了周边八九百户村民增收就业,同村留守妇女每个人每年能多挣两万多元。
返乡创业女青年王静
返乡创业:用短视频为农业技术带货
因为在深圳外企工作过数年,“见过世面”的王静更轻易接纳短视频电商的机会。她在返乡后还去当地菌种公司上过班,积累了种植蘑菇的专业知识和人脉。
2019年初,王静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用废弃玉米芯种植平菇的视频,单条就涨粉3万多。她又持续拍了十几个与玉米芯种植菌菇相关的视频之后,粉丝涨到四五十万。“我发现大家对农业技术非常感兴趣,视频的爆火,让我找到了创业的方向。”赛道新奇,也少同行,王静很快吃到了流量和带货的红利。“每天坚持出镜记录种植过程并进行分享,仅流量分成每个月有近万元的收入。”王静说,她还通过分析评论、与粉丝沟通发现,很多人都想跟她学种菌。考虑到玉米芯种菌门槛低、易推广,平菇种植简单、较安全,她第一笔“生意”就是从销售平菇菌种开始。
基于此前的人脉,联系菌种公司供货、做直播预售、找物流发货……首次销售就开门红,卖出去了七八十万元销售额的菌种,“有时候每天销售额就有七八千。”这份丰收的喜悦没有冲昏王静的头脑,她一边向与做短视频电商的老师学习运营,一边开拓客源。
在过去4年时间,王静坚持不懈地通过短视频、直播和抖音电商,持续向粉丝陆续分享茯苓种植、魔芋种植、食用菌种植以及天麻种植等技术,并提供销售菌种。从2020年逐渐上轨道后,她依靠销售菌种年营收额维持在220~260万元不等。王静以自身经历网友们展示了如何通过自产自销小规模种植蘑菇来“致富”。
“授人以渔”,带动全村做大产业
王静的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所有创作者都遇到了流量下滑、平台机制改变等冲击,她的应对方式是:勇于尝试,通过拍摄新的种植技术吸粉,转化流量,再通过新品类增收。“除平菇外,今年我重点传授种植瑜黄菇、秀珍菇等风险较低的品种。”王静还发现种植茯苓的商机,“这是一个专业度很高的小众品类,客户主要是搞批发的,很稳定。”从简单的种菌做起,再深挖专业技术赛道,实现差异化运营,成功抓住不同客户,实现了更高的项目增收。下一步,王静的目标是建起自己的菌棒厂,成为供应链的源头。
王静将种菌技术传授给村里的农户
敢作敢为的王静,也以“小生意”撬动了村里的大产业,成为县里以电商创业的标杆人物。在当地政府的激励下,她组建专业团队,建新厂房、新冷库,投建大规模的林下基地、大棚基地,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场地,鼓励村里农户参与种植。王静至今仍记得自己的“高光时刻”:2022年抖音电商“寻找同行者”的助力下,她带动全村卖出625吨食用菌棒,为当地售出110吨茯苓、魔芋等农产品,助农事迹还登上了央视,更多人闻讯而来向她小规模种植菌菇的生意。
王静说,教人种菌其实能帮助让很多闲赋在家的劳动力、带娃的宝妈找到赚钱的小机会。“有一位湖北的粉丝是残疾人,他在我店铺购买了菌种,跟着我的视频学会了用玉米芯种植平菇,然后带到市场上卖,为日常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也正是这种“授人以渔”的心态,让她的粉丝非常稳定。她还计划在家乡打造一个食用菌产业村,作为观摩学习的示范基地。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