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天宫山:千年古刹与自然美景的完美融合
福建龙岩天宫山:千年古刹与自然美景的完美融合
天宫山,这座位于福建龙岩的佛教圣地,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不仅有壮观的云海、险峻的山峰和清澈的泉水,更有千年古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
天宫山坐落于龙岩市河山乡和雁石乡交汇处,是闽西著名的宗教旅游圣地。据记载:“经常出现云气覆之,阴晦时或闻箫锣鼓声,谓之龙宫”。峰顶海拔高度1594.3米。进山羊肠小道蜿蜒盘旋,有一条自然通风顶的干砌石小路叫“鼎盖根”。
天宫山自然美景奇妙秀美,在山间可观云海、险峰、泉瀑及其晨熙、落日、岚雾等景象,让人回味无穷。
历史渊源与建筑规模
天宫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早在唐朝时期山顶就已经建有寺院,至清朝时香烛已经很兴盛。近年来,天宫山寺庙建筑不断完善,山脚下建了庙门,入庙门后先后有所为天王殿、大殿、慈悲殿、地藏王殿及其观慧楼、禅堂、缘梦精舍、快捷酒店等,这群寺庙建筑深嵌于周围3.2平方公里的山中,为山色增添许多秀色。
天宫山圆通寺位于福建龙岩市东北部天宫山。天宫山别名天公山,海拔高度一千五百九十四米,方圆五点二平方千米。据《图纪》、《福建通志》记载“此山经常出现云朵覆之,每阴晦则闻箫锣鼓声”,本地也有“天公打乐鼓,回荡在山下”的民间谚语,山名即从而而得,山顶风景优美,风景秀丽,各代众僧在这里发扬佛教,福慧双修,天公山历来以奇妙雄峻、清静庄重被列入闽西地区的游览胜地和最大的佛家法事。
流传唐初这里始聚人为因素寨,后建观世音庵。于清代中期,南海普陀山的法师职业到此方丈将“观世音庵”改成“圆通寺”,此后寺名一直传承下来。后因战争,圆通寺的钟响又终断了好点年,一九四九年后,圆通寺方丈普光法师职业,那时候香烛充沛,教徒渐多,普光法师职业集资款建造了慈悲殿和慈云楼。“文革”期间,全国各地寺庙尽遭毁坏,众僧被驱,圆通寺也未能幸免。到此,圆通寺已经有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佛家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光胜法师职业在当地政府和佛教界人士的请求下,由福建佛教协会调过来此中,他见到圆通寺断壁残垣,满目荒凉,五味杂陈!发愿重新修建。历经十七年的奔忙融资,终于完工石牌坊、庙门、天王殿、大殿、鼓楼、南京鼓楼、藏经阁、方丈室、禅堂、罗汉堂、慈悲殿、齐堂、僧寮、玉佛殿、客房、修行人楼、地藏像殿、海会塔,建筑面积一万五千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