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 应当一心持净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 应当一心持净戒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6329996_121124404

佛教中的“持戒”是修行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不仅是佛教徒的道德准则,更是通向解脱和觉悟的必经之路。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佛教中的三种主要戒律: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戒律体系。

持戒度,梵文是尸罗波罗密,翻译过来就是持戒到彼岸。“戒”有止持和作持的不同,止持是戒律所禁止的行动,那么则不应当做;而作持是善行,则属于应该要去做的事情,该做而不做,也为戒律所不许。因此,应作、不应作,佛弟子都应当谨慎奉行。

总的来说,戒有三种,包括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其中,摄律仪戒能安住修行人的身心,摄善法戒能使所修的佛法成熟,饶益有情戒能增强众生信念,于佛法能有正确的行解。

摄律仪戒,摄,是摄持、含摄、总摄的意思;律,是戒律;仪,是威仪,如禁止杀、盗之类的戒属于律,指示行动上的规矩属于仪。总摄一切戒律、一切威仪,叫摄律仪戒,包括了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这里面包含了出家、在家众所应守的戒,既有止持,也有作持,佛弟子们应当好好持戒,一切戒律,不可以毁犯,一切威仪,不可以毁犯。

摄善法戒,即是无善不修,只要是有利益于人群而合乎佛法的行动,都要去做。诸如勤于闻法、思惟、修习止观;敬诸尊长,瞻视疾病;对于说法的人,随喜赞叹;于任何人,即使一毫之善,莫不称扬赞叹;于一切违犯戒律、善法的人,要能够容忍,甚至相机教诲;供养三宝,亲近善友,防护自己的根门;所修功德,皆能回向无上菩提等等,诸如此类,皆属于善法。菩萨行者发愿行一切善法,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他的过失,故应戒除。

饶益有情戒,饶,是丰饶,益,是利益,行菩萨道的佛弟子们以最有利益或甚多的利益给与众生,便是饶益有情戒。那么,什么是饶益有情的实践呢?对于,众生所做的有意义的事业,我们要协助他;遇有疾病、灾害,我们要救济他。要为他们说法,初方便说,次如理说,使众生能够获得佛法的义利等。总而言之,凡是对于有情利乐的事宜,我们都应该尽量使他满足、欢喜,而后教导大众归依佛教,趋向于大菩提路。

佛在世时,经常教导弟子们要严持禁戒。持戒修身,归纳起来即是“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菩萨修持清净戒法,自然也能度脱一切毁戒犯戒的种种罪恶,佛弟子一定要持戒修身,才能够断除烦恼,跳出轮回,因此才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