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好金字塔原理:让思考交流逻辑更加清晰的全面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好金字塔原理:让思考交流逻辑更加清晰的全面指南

引用
36氪
1.
https://36kr.com/p/2846653439330951

如何让自己的想法更有说服力?如何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推理?本文将为你揭示一种与大脑机制高度契合的沟通方式——金字塔原理。通过深入剖析这一原理的核心要素和具体应用,你将掌握一套让思考和交流更加清晰、有力的方法。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我曾努力让听众关注我的演讲或写作,但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有那么多的想法,却无法让别人接受。如今,作为团队领导、讲师、作家及教练,我几乎每天都在给学员授课。这一切的转变,都源于我掌握了顶级顾问所使用的沟通逻辑。

在过去10年里,我通过以下途径学习并掌握了这一方法:

  • 担任顾问
  • 参加各类培训项目,如柏林ESMT的“领导变革”、与“新兴领导者”课程,以及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领导力精髓”课程
  • 参与咨询解决问题和沟通的内部培训
  • 阅读《金字塔原理》、《思考,快与慢》或《像高手一样解决问题》(Cracked It)等书籍
  • 自我反省和指导他人
  • 大量的试错

在本文中,我将提炼出最重要的要点,帮助你让听众跟随你的想法,无论你的想法是通过演示还是写作呈现。

自上而下的沟通:为什么必须用金字塔法去思考和交谈

唯有金字塔这种模式唯一符合我们大脑组织和信息处理方式。麦肯锡前合伙人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描述了大脑的两种信息需求:

  1. 止步于神奇的数字7
  2. 说明关系的逻辑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

止步于神奇的数字7

大脑的短期记忆每次只能保存7个(±2)条目。一旦超过这个数,大脑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组才能记住。这需要心智付出。为了减轻听众的负担,你必须用合理的方式组织所提出的观点。

比方说,你想让某人去超市买9件东西。随机列举比结构化的列表更难记住。

随机列举:

  • 牛奶、橙子、红薯、奶油、西红柿、香蕉、黄油、黄瓜、葡萄

结构化列表:

  • 乳制品:牛奶、奶油、黄油
  • 水果:橙子、香蕉、葡萄
  • 蔬菜:红薯、西红柿、黄瓜

三个金字塔示意图,展示自上而下的沟通——将物品按金字塔顺序排列有助记忆

说明关系的逻辑

光是分组还不够,东西还是有9样之多,通过说明逻辑,可以将9个条目减少到3个。你的听众现在只需记住这3类东西即可。由于思想处在更高的抽象层次,它会建议细分的条目。这样更容易记住。

演讲的挑战在于一次只能呈现一个想法。所以你心中已经有了框架,你也的让别人看到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展示分类,然后再展示物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上而下的沟通,看起来就像一个金字塔。

建立逻辑的3个子结构

当你把所有想法整合到一起时,围绕着你的想法建立其逻辑结构就很容易了。不过,开始写作时,对于想要创作的内容你通常只有一个粗略的轮廓。你不该期待更多。“没人能确切地知道自己的想法,除非被迫把它符号化——无论是通过大声说出来还是写下来的方式。”——芭芭拉·明托

你得先发现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将它们排列成金字塔。幸运的是,金字塔提供了可以加速这一过程的子结构:

  • 点与小点之间的垂直逻辑,也就是从抽象到具体
  • 子点之间的水平逻辑
  • 引言的叙述流程

如何利用垂直思想关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垂直关系非常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会在读者的脑海里构造问答对话。这会保持他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理解你的推理。我来解释一下。

金字塔原理的垂直沟通逻辑

在每个金字塔盒子里,你都会放一个想法进去,让读者产生疑问。如果你从事营销工作,你可能会称之为“钩子”。一个吸引注意力的说法。这会自动引发他们提出诸如“为什么”或“如何”之类的问题。现在,你必须在金字塔的下一级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答案会再次引发观众提出问题。然后,你再回答下一级。如此反复,直到你相信读者不再能提出逻辑问题为止。

让我们来看个例子:

用金字塔自上而下沟通的示例

成年人应该有强制性的午睡时间。你不禁会想:为什么?因为可以提高生产力。再次地,你会问:怎么提高?我们的会议会更加高效。另一个触发因素:这怎么就会让会议变得更有效率?根据帕金森定律,我们实现相同目标的时间会变少。我们会想办法在更短的时间内干完更多的活。有趣……

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听众在听到这个时就同意你的观点。但他们会顺着你的推理思考,这是你能要求的最好结果了。

为了让垂直逻辑发挥作用,你得遵循两条规则:

  1. 在做好回答准备之前,不要让读者心生疑问
  2. 不要在提出问题之前回答问题。比方说,如果你在提出观点之前提出假设,那你就是在回答读者尚未提出的问题。这可能会让他们失去注意力,而且你后面还得重复这些信息。

如何保证思想水平关系的逻辑性

光建立具有垂直关系的金字塔是不够的。回答上层问题的所有观点都必须有逻辑关联。在同一层面保证逻辑的方法只有两种:

  • 演绎论证
  • 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是基于连续的步骤建立论证。比方说:

  • 人终有一死。
  • 查克·诺里斯是人。
  • 因此,查克·诺里斯会死。

演绎论证时,后面的观点总是从前面的观点推导出的“因此”。在我之前展示的金字塔里面你可以看到一个简化的演绎论证。

观点水平关系的演绎论证示例

归纳论证是将一组共同表明某一观点的想法组合在一起。比方说,在上面的金字塔里,我指出强制午睡有益健康的过程就是归纳论证。它这将一组类似的观点总结到更高的抽象层次:

自上而下沟通的归纳论证

  • 想法一:午睡可以减轻压力
  • 想法二:午睡可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 想法三:午睡可以改善情绪,促进健康
  • 要点:午睡有益健康

如何建立介绍的叙述流程

很多人都是一下子就直接跳到主要观点,这会导致失去听众。如果听众不确定你开展的问答对话是否跟自己相关,你就没法展开对话。我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这种错误发生。

在消化任何信息之前,观众想知道你会回答哪个问题。因此,不管你选择哪种沟通形式(演示文稿、文本文档或仅仅是你在会议上提出的观点),你都必须去到受众所在的地方跟他们见面。怎么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提出他们心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这就是讲故事的经典模式:

情景(Situation) — 冲突(Complication) — 疑问(Question) — 解答(Answer) (SCQA)

你牵着观众的手,从一个熟悉的情景开始。然后,你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让他们产生疑问。再然后,你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引导他们了解你的想法,就像导游跟一群游客见面,然后带他们游览巴黎一样。我们看一下强制午睡时间的例子。

  • 情景:我们平均每周花了30个小时来开会,但一件事都没干成。
  • 冲突:在应对挑战时,我们感到压力巨大,缺乏创造力,没有新点子。
  • 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答案:我们需要强制午睡。
  • 论点1:强制午睡可改善健康……
  • 论点2:可提高生产力……

然后,在解释的过程中,运用演绎和归纳逻辑在金字塔内提出你的观点。

关键要点

你不能指望听众同意你的想法。你能期望的最好结果就是他们会跟着你的推理走。幸运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大大增加别人关注你的想法的可能性:

  • 自上而下的沟通和逻辑,就像顶级顾问学会为他们的客户创造影响力那样做。
  • 把信息打造成成金字塔的形状,遵循神奇数字7的规则,同时满足思维对逻辑的需求。
  • 通过用想法之间的垂直关系在受众心中建立起问答对话,从而吸引受众的参与。
  • 对金字塔的水平面,运用演绎或归纳推理。
  • 利用SCQA框架建立叙述流程,同时满足受众的需求。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篇文章也遵循金字塔结构呢?

本文采用的自上而下的沟通和逻辑

  • 我用SCQA建立了一个介绍流程。
  • 解答(A)是我这篇文章的要点:像顶级顾问一样,用自上而下的沟通,逻辑清晰地说话。
  • How:金字塔及子结构(归纳论证)
  • 为什么是金字塔:数字7并陈述逻辑(归纳论证)
  • 为什么是数字7:思维的局限性,需要努力组织,因此需要建构(演绎论证)

就算你的想法很荒谬,如果你遵循这些原则,听众或读者也能够理解你的想法,并且同意你想法的可能性也更高。我们经常抱怨人们对自己的想法漠不关心。原因之一可能是我们解释自己想法的方式不对。信息就像食物。只有以特定形式出现我们才能消化它。今天你会让谁追随你的想法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