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指南:每个节气要注意什么,来看看全年健康账单!
24节气养生指南:每个节气要注意什么,来看看全年健康账单!
人体有生物钟,养生也有时间表,与24节气相对应,顺应时节更健康。健康养生主张天人合一,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医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能达到身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
今天送您一份最实用的“养生月历”,日常生活中,在二十四个节气我们可以吃些什么?做些什么?注意什么?在新的一年里为健康做一份长期规划,愿您新的一年,无病痛之扰,幸福安康~
1月:养肾补肾、保暖防寒
节气: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
饮食:敛阳护阴,因人施膳。推荐食物: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子。
作息:早睡晚起,固护脾肾,调养肝气。
运动:避免早晚出门,减少受寒风险。
养生要点:保暖防寒,预防“五寒”(颈寒、脚寒、腰寒、鼻寒、肺寒),泡脚是简单有效的驱寒方法。
2月:养阳春捂、护肝疏脾
节气:立春、雨水
饮食:增甘少酸,护肝养脾。推荐食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等绿色蔬菜。
作息:早睡晚起,保持良好睡眠。
运动:缓和运动,以微汗为宜,避免大汗伤阳。
养生要点:春捂适度,以温暖不出汗为宜,避免“捂热综合征”。
3月:春季应肝、防风邪和寒邪
节气:惊蛰、春分
饮食:省酸增甘,养脾少食酸。推荐食物:大枣、山药、锅巴、韭菜等。
运动:散步、慢跑、放风筝等,顺应春阳生发。
养生要点:防风寒,升发阳气,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肝气郁结。春分后可适当“晚睡早起”。
4月:健脾祛湿、祛肝火
节气:清明、谷雨
饮食:多食菠菜、荠菜、山药、枸杞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食物。
运动:踏青、郊游,舒筋活血。
养生要点:祛湿降火,调脾胃,预防湿气加重,如舌苔厚腻、身体困重等,注意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5月:重养心、防湿热
节气:立夏
饮食:低脂、低盐、清淡为主,多吃苦瓜、冬瓜、丝瓜等清热食物。
作息:坚持“子午觉”,子时(23:00-1:00)养阴,午时(11:00-13:00)养阳。
养生要点:养心消暑,防湿热,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烦躁,注意养心四原则:少思、少言、少食、少睡。
6月、7月:抵暑热、驱暑湿
节气:小暑、大暑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绿叶菜、苦瓜、黄瓜、西瓜等。
作息:忌贪凉,避免空调直吹头部和脚部。
养生要点:防暑祛湿,清热解暑,预防暑热和湿热之邪,可多喝荷叶、莲子汤。
8月、9月:生津防暑、润燥养肺
节气:立秋、处暑、白露
饮食:多食清热安神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梨、冰糖等。
作息:慢性病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养生要点:生津防暑,润燥养肺,预防秋燥,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避免外感秋燥与内伤暑湿。
10月:滋阴润肺
节气:寒露、霜降
饮食: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滋阴食物。
作息: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养生要点:滋阴润燥,保养阴精,预防秋燥引发的口干、唇燥、干咳等症状,睡前泡脚,做好脚部保暖。
11月、12月:保养阳气、适当进补
节气:立冬、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饮食:遵循“秋冬养阴”,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大白菜、苹果、桂圆等。
作息:早卧晚起,保暖防寒,尤其注意背部和脚部保暖。
养生要点:养藏阳气,冬季进补,冬季是进补好时节,可适当进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和腹泻。
通过顺应四季变化,合理调整饮食、作息和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养身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希望这份养生月历能为您在新的一年里提供实用的健康指导,祝您健康幸福,无病痛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