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一个充满人性的喜剧形象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一个充满人性的喜剧形象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一个极具特色的角色,他不仅是一个充满人性的喜剧形象,更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学符号。从天蓬元帅到高老庄的猪妖,再到西天取经的二徒弟,猪八戒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解析这个经典角色,带你深入了解这位"呆萌"的神仙。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猪八戒
- 其他名称:猪刚鬣、八戒、老猪、呆子、二师兄
- 外文名:Piggy
- 登场作品:《西游记》
- 性 别:男
- 前 世:天蓬元帅
- 技 能:天罡数三十六般变化
- 师 父:唐玄奘
- 师 兄:孙悟空
- 师 弟:沙悟净
- 配 偶:卵二姐、高翠兰
- 武 器:九齿钉钯(上宝沁金钯)
- 性 格:好吃懒做、好色、市侩、尊师
- 职 位:天蓬元帅主管天河
人物介绍
猪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因酒后调戏霓裳仙子并大声喧哗,又拱倒斗牛宫偷吃灵芝仙草,被玉皇大帝责令两千余锤后贬下凡间。到人间投胎,却错投猪胎,嘴脸与野猪相似,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在唐僧西去取经时,被收为二徒弟,法号悟能,因受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
性格特点
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尽管如此,他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这与他知错就改、能听取他人意见的品质密切相关。
外貌形象
猪八戒的外貌特征鲜明:黑脸短毛,长喙大耳,身材粗糙,头脸似猪。其外貌在原著中有多处描写,如“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出赛银钉。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手中使件蹊跷物,九齿钉钯个个惊。”
角色原型
猪八戒的形象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鲁迅认为其原型可追溯至《搜神记》中的故事。陈寅恪则指出,猪八戒的故事可能源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变大猪救沙门之大神。此外,猪八戒高家庄招亲的故事,据推测可能与印度故事有关。
使用武器
猪八戒的武器是九齿钉钯,名为上宝沁金钯,重量达五千零四十八斤,由太上老君用神冰铁锤炼,借五方五帝、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这柄钉钯在原著中有详细描写,展现了其非凡的来历和威力。
结局
猪八戒最终被封为净坛使者。如来评价他:“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
形象意义
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时代意义。他不习惯长期在外奔波的苦行生活,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理,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的体现。同时,他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的特点,反映了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作品意义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与孙悟空和唐僧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孙悟空追求崇高精神境界,而猪八戒则向往现实的生活享受,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这种对比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与保守因素,使猪八戒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下层人民形象。
人物评价
猪八戒的优点包括心宽和老实。他从不计较小事,即使孙悟空对他出言不逊也从不生气。他的缺点则包括贪吃、懒做、贪睡、体胖、好色和胆小。这些特点使他成为一个立体、生动的角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