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历史与工艺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历史与工艺
中国古代金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从夏商周时期的萌芽到明清时期的鼎盛,中国古代金银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传统。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历史演变和工艺特点。
“错彩镂金,雕缋满眼”
云端超市,“艺”起学习
天台文化馆邀您走进慕课
中国金银器物萌生于夏代,至迟在商代已经出现,以小型装饰品和附属饰件的形式存在。由于数量稀少,它们逐渐演变成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商代遗址中均有金面罩、金叶、金箔制品及金质首饰出土,同时期的巴蜀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金面罩、金杖、虎形和鸟形金饰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的金器,年代稍晚的金沙遗址则出土太阳神鸟金箔、金面具、金带等多种器形……
是以,中国古代金银工艺大致可分为三期:夏商周至初唐为初始期,盛唐于北宋初期为成形期,辽宋金元至明清为发展期。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正处于巅峰,金器主要是作为饰物用于祭祀和礼仪,多为金箔、金叶、金片,包贴于其他质料物品上作为附属性装饰。例如商代“后母戊鼎”的鼎耳和鼎足上都嵌有金。
秦朝时期,金银已被用作法定货币,并且综合运用了铸造与抛光技术。
西汉视黄金为上币,时兴铸饼形金、金钣、褭磃金(铸造成马蹄形的黄金)、麟趾金。这些特殊的金币不仅含金量高,而且形制复杂,铸造细节惊人:内外均设有便于检测成色的特殊标记,通体抛光、金丝联珠。秦汉金币有浓厚的政治色调,常用作皇室赏赐、祭祀厌胜、权贵交易的媒介。
江苏盱胎南窑庄窖藏西汉褭蹏金
东汉时期,金银器“掐丝、镶嵌、焊珠”的工艺已逐渐发展成熟。与先秦时期金银器的成形方法相比,此时的器皿多以锤鍱、焊接法成形,脱离了青铜器的范铸成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饰品特别是各种美化人体的首饰随葬的风气极盛。可细分为头饰、手饰、佩饰等。头饰最引人注目。除了金珰、簪、钗、耳环、耳缀以及作桃形、圆形、花瓣形的各种金片,要数以步摇为代表的鲜卑金银制品工艺最为精巧。
据《晋书》记载,三国初,鲜卑族部众入居辽西,见燕代地区流行的步摇冠,遂效仿敛发戴起步摇来,故被其他部族称为“步摇”,后渐音讹,遂称莫护跋部为“慕容”。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唐代由于对外交流更为广泛,西方金银器物的造型艺术、装饰纹样和捶揲工艺在大量传入的同时逐渐与唐代的创新融为一体,使中国古代金银器风格突变,在吸取域外因素并融会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唐代金银器终于形成了独立的风骨。
宋代金银器突出“创新”一词,夹层技法、浮雕凸花、镂雕等工艺,则前所未见,堪称宋代金银器工艺的新特点。其轻薄精巧、更趋小巧,清秀雅致。其中碗、盏、杯、盂一类器物花式繁多,多因器施画,使造型与装饰和谐统一。
明代是我国金银器制作历程中的一个鼎盛时期。时金银器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浓厚,皇家使用金银器遍及宫廷、佛事、祭祀、冠服、生活、陈设等各个方面。许多金银器制作工匠融合南北技艺,制作出了精美绝伦的金银器艺术品。
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清代金银器可用精、细二字概括。在造型上,清代金银器融合了中原、蒙古、西藏、新疆以及西南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风格,同时借鉴了西方文明的科技成果,使之随着器物功能的多样化而更绚丽多姿。“康乾盛世”时期几乎所有金银器通体透射着富丽堂皇的珠光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