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是什么关系?谁更能反映肾功能
慢性肾病,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是什么关系?谁更能反映肾功能
患肾病时间久了的朋友,血肌酐(SCr)是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或许也会有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估算或检查结果。然而,还是有不少肾病朋友不清楚慢性肾病、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或者说还会有如下许多疑问:
- 血肌酐高了,就是慢性肾脏病吗?
- 血肌酐高了,才是慢性肾脏病吗?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肌酐一定会升高吗?
- 血肌酐正常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一定是正常的吗?
- 肾小球滤过下降的数字,就是肾小球损害或硬化的百分比吗?
如此等等,可能还有许多疑问...
针对如上这些疑问,有三个基本概念需要搞清楚。
一.慢性肾脏病(CKD)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的疾病状态。它并不一定伴有肾功能的减退,也就是说,CKD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于肾功能指标的异常。CKD的诊断标准包括:
- 肾损伤标志:包括病理学、尿液分析(如蛋白尿、血尿)、血液标志物(如肾小管酶)或影像学异常。
- 肾功能减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60ml/min/1.73m²持续3个月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CKD的定义强调的是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持续存在,而不仅仅是肾功能的减退。因此,即使肾功能指标正常,如果存在肾脏结构的损伤,也可能被诊断为CKD。
二.血肌酐(SCr)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因此,血肌酐水平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肌肉量、饮食、药物等,因此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血肌酐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肾功能减退,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CKD,因为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血肌酐升高。
三.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简称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反映单位时间内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GFR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查直接测量,但临床上更常用的是通过血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常用的估算公式有Cockcroft-Gault公式和MDRD公式等。
需要注意的是,GFR的下降并不完全等同于肾小球损害或硬化的百分比。GFR反映的是整体肾功能,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因此,GFR下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肾小球病变、肾血管病变、肾间质病变等。
综上所述,慢性肾病、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又不能简单等同。血肌酐和GF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但它们并不能完全反映肾脏的健康状况。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