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們與融合的距離——推動融合教育之現場教師觀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們與融合的距離——推動融合教育之現場教師觀點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307

「最難的不是答案,而是理解」,一場會議、多次溝通呈現教育現場融合教育推動實況,以下來自於一位國中階段自願擔任適性導師,為班上特殊生尋求校內環境調整的深刻感受⋯⋯

大家好,我們班有一位坐輪椅的學生,他的障別是腦性麻痺,寒假剛完成了一項手術,先前他走路一直是足弓高起的狀態,所以腳底板進行切骨矯正術,目前還在緩慢恢復當中, 與特教老師討論後向學校提出八年級教室調整,相關需求協請單位主任做初步協調

主任當下卻告訴我:怎麼可能全校為了你們班一個學生調整,未來九年級呢?也要全校為了你們班一個學生調整嗎?

如果可以和大家一樣,
我們並不想這麼特別,我們真的不想特別被關注

我的學生開刀僅休養一週,便開始進行線上上課,班級課輔至第九節,他也在線上同步認真學習到最後才下線;

隔宿露營同學在晚會嗨翻的時候,他因動刀休養在家認真地背誦演講比賽稿子;遇到學校無障礙廁所不能使用時,他也就是忍著貼心地不想造成別人麻煩。

面對行政端的回應,我感受著自己與學生的處境像極了一座孤島,求救卻只能自救,需求卻成了無理要求,明明學校在剛結束的特教評鑑中,行政支援項目獲評為一等,這難道是一等的行政支援嗎?

最後想說的是,我與我的學生並沒要故意造成學校困擾,學校若已全面評估綜合考量,一切給予尊重,在此希望提醒大家, 有時候脫口而出的話,可能去傷害到學生,也可能澆熄融合教師們的熱情!


特教老師與普教老師道出在教學現場推動融合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台灣融合教育現狀

台灣 112 年修訂了多項法規和政策來支持融合教育,包括《特殊教育法》。這些修法旨在依據《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理念,讓特殊需求學生能夠回到一般環境學習,這是融合教育的最終目標。然而,在實施這些政策的過程中,普教老師和特教老師面臨著諸多挑戰。

普教老師的挑戰:

  1. 課堂管理的複雜性 :融合班級中的學生差異大,普教老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差異化教學,增加了課堂管理的難度。

  2.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普教老師需要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和需求,這對他們的教學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學校支援系統不足 :在應對多元化學生需求時,普教老師缺乏有效的支援系統,這可能使他們感到無助、疲憊和壓力重重。

特教老師的挑戰:

  1. 資源與支援待增進 :特教老師長期面臨經費缺乏、師生比過高、配套措施不足,各縣市作法不統一等困難考驗。

  2. 角色多元工作繁多 :特教老師承擔多重角色,包括心理評量和特教評鑑工作,使得在教學時間之外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了工作負擔和壓力。

  3. 行政融合理念缺乏 :部分行政人員對融合教育核心價值的理解不足,對提供公平和適切的教育機會缺乏重視,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能力和特殊需求,對特教老師來說,缺乏行政支援和資源更無法有效地應對學生需求。

融合現場關鍵因素

推動融合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多個關鍵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是筆者跟校內普教教師共同討論的推動融合教育的關鍵因素:

  1. 政策支持與制度統一 :政府應該制定統一、明確且具體的支持融合教育的政策和法規,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同時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支援。這些政策和法規也應該包含針對教師的支持措施,協助他們有效應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實現融合教育的目標。

  2. 校長及行政端的支持 :校長及行政處室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是推動融合教育的重要關鍵因素,需要提供明確校務方向和支持系統,確保融合教育的實施得到充分落實。同時,行政團隊更應該站在師生角度,理解學生的特殊需求,並積極倡導和推動融合理念,確保每位學生都得到公平和適切的教育機會。

  3. 學校共融文化及活動 :學校須建立支持包容和共融的文化與氛圍,提倡尊重和理解,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被接納和尊重的重要性,定期舉辦促進共融的活動,如課程融合、運動比賽、藝術展覽等,有助於營造一個友好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包容和共融的氛圍。

  4. IEP 共同制定與合作 :以團隊方式參與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包括普教老師、特教老師、家長、學生、學校行政人員及相關專業人員,共同討論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提出相應的教育支援方案,確保計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5. 資源到位環境無障礙 :確保教育資源的充足和設備的完善,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教材,符合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適當的輔助技術和器具,如語音轉換器、螢幕閱讀器等,協助特殊需求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學習和溝通;確保校園環境無障礙,營造舒適、溫馨的學習環境,讓所有人都能夠平等使用或參與。

綜合考量各因素,若能有效地相互交織,促進融合教育的推展,或許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平等、包容且有益的學習環境,這樣的環境有助於實現教育的核心目標,即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理由」,並培養他們的「核心能力」,使他們能夠融入社會,成為具有獨立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然而, 消除偏見和標籤仍需持續努力,期待在國家政策制定、校務發展推動,甚至課室教學活動中,能夠更多地理解、尊重彼此,實現共融共好的目標 。融合教育至關重要,未來希望我們與落實融合的距離能更靠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