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生要完成的修行都在“小人书”里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生要完成的修行都在“小人书”里了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58796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魏晋时期的雏形到现代的收藏品,连环画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仍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

对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童年记忆里一定会有本“小人书”。那个时代没有电视和智能手机,孩子都爱看“小人书”,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能牢牢地抓住孩子的眼球。

关羽的忠勇、孙悟空的神通、王熙凤的泼辣、林冲的无奈……都在连环画中生动呈现,给人直观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数代人。

小人书的大学问

作家冯骥才说,连环画,曾是他们汲取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源头。

那几代人的儿童时代,阅读兴趣都是从连环画开始的,栩栩如生的画作,精短凝练却不失韵味的文字,吸引着天真纯粹的孩童目光。

薄薄的一册,读完很快,很上瘾——成长于“小人书”一代的他们,自小便养成阅读的兴趣,受着文学与美学的熏陶。

而追本溯源,初见此类形式的书籍,要从魏晋、隋唐时期开始。画者们慢慢将作品转到卷轴、绢布上。它们跟壁画、岩画的不同在于开始有了简单的文字说明,这就与后面的连环画有着形式上的相近之处。


《孔子圣迹图》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广泛使用,连环画开始成型,图片和文字慢慢从石、墙、绢往写本、印本上转移,带有插图的书本开始逐步出现。宋嘉祐八年(1063)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幅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洛神赋图》

清末,印刷技术的飞跃使得连环画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随刊赠送。这也是最直接表达时政的纪实性图画书,衔接了当时摄影不发达的状态,但后期却因为实景图片越来越多,最终不了了之。

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演义〉全图》,连环画因此出现了新的曙光。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等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使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后来被我们称之为“小人书”。


“小人书”有大学问。连环画涉及到对文字脚本的构思、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对历史知识的读解、对表现内容的理解和准确表达,要求作者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

传统连环画基本上都是用写实的方式表现故事情节,人、读者、生活的关系很近。连环画“小人书”虽小虽通俗,但其包罗万象,质量高下之要求全不亚于高雅艺术;连环画“小人书”幅面虽小,但其思想内容、艺术意涵寓大于小,见功力、见创造力、见技术,丝毫不逊于任何单幅大画艺术创作,甚至是一般画家难以胜任的。历经时代的传承,连环画逐渐成为了一种小中见大,俗中有雅,雅俗共赏的艺术。

小人书,大价钱


连环画的发端,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彼时中国,当数上海的通俗市民文化最为活跃,各类画报、书刊杂陈,客观上成就了一批新文化运动的文艺家,除了画路较宽的多面手画家如丰子恺、张光宇、叶浅予、张乐平之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前辈艺术家,如程十发、陆俨少、李可染等都从事过连环画创作。

沪上四大名角沈曼云、钱笑呆、赵宏本和陈光镒是早期连环画的画家代表。50年代以后陆续出现王叔晖、刘继卣、贺友直、顾炳鑫、王弘力、华三川、刘旦宅等多位杰出的连环画家。他们创作的《渡江侦察记》、《鸡毛信》、《李时珍》、《西厢记》、《山乡巨变》、《白毛女》、《十五贯》等,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一流作品,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无可复制的连环画艺术丰碑。

随着社会进步,连环画逐渐消失,被影视、外来动漫所替代。反而许多连环画身价倍增,成了收藏家们的心头爱。


懂行的人都知道,连环画非常珍贵。尤其是四大名著的,艺术家一笔一墨亲手绘成。

自“小人书”进入收藏领域以来,许多收藏爱好者对各类名家名作青睐有加,但极其有限的老版名家连册根本难以满足人们的收藏愿望。在老版名家精品资源日益枯竭和连环画收藏气氛逐渐高涨的情况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沉寂已久的连环画突然峰回路转,成为收藏品市场的宠儿。尤其在1998年举办的98中国首届连环画拍卖会之后,“小人书”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小人书”的收藏价值和无限商机逐渐被市场发现。

新版连环画从2000年“上美”的“精品百种”起,至今已十余年,“上美”在新世纪初期出版的50开平装精品“中国古典题材”和“中国现代题材”连环画,每套约4-6本,发行量一般在5000-8000册,定价基本在20-30元间,这些新版连环画开本合适,制作精良,画面不走样,发行量适中,定价也不高,问世后深受连藏爱好者喜欢。

连环画是艺术品,而衡量一本连环画的价值是极其讲究的,从它的成色、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版本、印刷质量、是否获奖、收到追捧的程度、厚度、脚本质量、传世数量等等很多方面。而连环画收藏是一个专业性非常高的收藏品种,千万不能小看——连环画价格一路飙升,成为继瓷器、邮票、钱币、书画之后的第五大收藏。

例如,在2005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程十发的连环画原稿《召树屯和喃诺娜》拍出了1,100万元的天价。在2011年的北京潘家园拍卖会上,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拍出了2.5万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956年版《三国演义》连环画被奉为经典,就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曾在2013年被拍出20万元的高价。2016年春拍的196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国演义》连环画全套6万元起拍,成交价格41.4万。

都说,中国人一生要完成的修行,都在名著里。过得了红楼里的情关,参透三国里的明争暗斗,斩得水浒里的利欲,悟得西游里的贪嗔痴,才能抵达人生光明通达处。如果对“小人书”中的大学问依然情有独钟,收藏它们便是最好的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