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想要出苗齐,出苗好,苗齐苗壮,要把握好播种深度
小麦想要出苗齐,出苗好,苗齐苗壮,要把握好播种深度
小麦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适宜的播种深度不仅能确保小麦顺利出苗,还能促进苗齐苗壮,为高产奠定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播种深度的技术要点,包括适宜的播种深度范围、播种过深和过浅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为农民朋友提供实用的种植指导。
一、适宜的播种深度范围
1、正常范围及依据
通常情况下,小麦播种深度的正常范围为 3 - 5 公分。这一范围的确定是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的。首先,在墒情湿度适中、土壤质地良好、气候适宜以及正常播种时间等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这个深度范围有利于小麦种子顺利发芽、出苗和生长。如不少小麦种植区流传着 “二指浅,四指闷,种麦三指正当心” 的说法,一般成年人三指的深度大概为 4 - 5 公分,与提倡的 3 - 5 公分播种深度相吻合。
2、不同条件下的调整
(1)、土质方面:
常见的土质有粘土质和沙土质。粘土质地块水分大,通透性不好,建议适当浅播,播种深度 3 公分即可,避免播种过深导致不出苗、缺苗断垄。而沙土质通透性较好,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在 4 - 5 公分甚至 5 - 6 公分,有利于小麦根系扎得更深,中后期不易出现倒伏。
(2)、墒情方面:
土壤墒情对播种深度影响较大。上茬作物收获后,当地无降雨,土壤墒情干旱时,建议加大播种深度到 6 公分左右,能有效提高发芽出苗率。若墒情较大,则应适当浅播,但不要低于 3 公分,防止种子因水分多、湿度大而呼吸受阻不发芽。
(3)、播种时间方面:
早播的小麦可适当深一些,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尤其是晚播小麦,应适当浅播。晚播小麦通常播种深度以 3 - 4 厘米为宜,因为晚播小麦所处温度相对较低,发芽慢,出苗压力大,浅播可让种子更快出苗、分蘖。例如在一些地区,晚播小麦如果播种过深,会出现出苗缓慢、苗小苗弱等问题,影响后期产量。
二、播种过深的危害及补救措施
1、出苗困难与苗弱问题
(1)、出苗缓慢,小麦种子在土壤深处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才能破土而出。据统计,播种过深的小麦出苗时间可能比正常播种深度的小麦晚数天甚至一周。
(2)、容易出现苗黄苗弱的情况。由于种子在出土过程中消耗了过多养分,出苗后养分供应不足,导致麦苗发黄、瘦弱。例如,一块土地的营养是相对固定的,播种过深会使小麦在出苗过程中消耗过多养分,造成出苗后养分短缺。
(3)、地下茎过长,浪费养分,正常生长时营养跟不上,影响小麦产量。最后,可能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当种子播种过深,受到养分、氧气、活力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种子无能力突破土壤,造成缺苗,严重时会断垄。
2、补救方法
当出现播种过深的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一是人工扒土。如果地块不大,可以抽出人手和时间,用工具把小麦种上方的土壤扒掉一部分,人工调整播种深度。但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费力,只适用于小地块。二是苗后补救。
对于地块较大的农户,可以选择出苗后进行补救。如果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要及时补苗补种;如果出现苗弱苗黄的现象,年前可以适当追施一些尿素,干旱时适当浇水,但最好不要漫灌。年后要注意观察小麦长势,水肥要及时跟上。
此外,出苗后若墒情较好,可及时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若墒情不好,可在土壤表面浇一次水,但水量不可过大,以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发芽率。
三、播种过浅的危害及应对之策
1、种子易落干与抗逆性差
小麦播种过浅时,当播种深度不超过 2 厘米,种子容易落干,极大地影响发芽,进而造成缺苗断垄。同时,由于分蘖节过浅或裸露,使得小麦不耐旱,不抗冻。遇到干旱天气,会影响分蘖和次生根的正常发育,难以形成壮苗。在越冬期间,容易遭受冻害死苗,不利于安全过冬。据相关数据统计,播种过浅的小麦地块,缺苗断垄率可能高达 20% 以上,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2、防治方法
针对播种过浅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喷洒药剂防冻害。
为防止出现冻害,可喷洒磷酸二氢钾加上三十烷醇,增强小麦的抗冻能力。
(2)、出苗前及时镇压。
对于刚刚播种且种子还没有扎根的田地,可进行镇压,将较大的土块压碎,减少种子外露,然后对麦苗进行浇水,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出苗后结合划锄壅(yōng)土围根。
小麦种子幼苗出土后,可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减少播种过浅造成的损失。必要时,在越冬期采用客土覆盖或盖施 “蒙头粪”,防止越冬受冻。四是适当中耕。在麦苗 3 - 4 叶期,可适当中耕一下,也可以等麦苗稍微壮点儿再中耕,不会对小麦造成不良影响。
小麦播种深度的准确把握对于实现高产稳产至关重要。适宜的播种深度能够确保小麦顺利出苗、生长健壮,为后期的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农民朋友们应根据土壤质地、墒情以及播种时间等因素,合理调整播种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