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解字丨甲骨探秘“识读汉字系列”之生命的维度:“奴”字
云山解字丨甲骨探秘“识读汉字系列”之生命的维度:“奴”字
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探索汉字"奴"的起源和演变,通过解读其构形特点和历史背景,揭示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内涵。
生命的维度01:奴
"奴"是一个会意字,《广韵》为乃都切,《集韵》《韵会》《正韵》为农都切,从女从又,又,手也,持事者也。本义为上古时期受到压迫、役使并失去人生自由的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奴"是被俘获的女人。在上古时代,经常发生战争,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到敌方部落去抢掠女人,在战争中俘获的男性统统杀死,这些被抢掠来的女子,有生育能力的不仅成为扩充本族人群的生育机器,也会和有罪的女性一样强迫为奴。"奴"字以女字旁造字,这是因为女性柔弱,又能孕育后代,这成为很多女性成为奴隶的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也日益严重,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成普遍现象,战争中俘获的男俘虏也有很多不再被杀死,刺瞎其左目后强迫为奴,或用暴力强使一些自然人为奴。
图-1 奴的甲骨文
图-2 女的甲骨文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奴"字甲骨文中的女和女的甲骨文是有区别的,如上图-1所示为甲骨文"奴"字,与图-2所示的女字相比较,"女"者两手交叉放在胸前,奴者两手反缚在背后。说文云:"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隶,女子入于舂藁",文中"辠"字即为罪之异体字。商代之商人常用征伐手段以俘获其他方国的人为人牲,有时也用作奴隶,他们在俘获外族人时,为防其反抗,故加以反缚。图-1中所示卜辞中奴的女字即作反缚之形。这样女与奴构形上实则不同,不仅如此,而且在词意用法上也有所不同。"奴"字初文,即其造字本义,只像人之跪而反缚双手在背后状,无男女之别,卜辞的反缚女形多见于早期和中期的卜辞偏旁之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古代社会将战俘奴役反缚系司空见惯之事,近年来从殷墟发掘出土的陶俑以及大型墓葬周围的殉坑内,常见有反缚其两手者,即融于奴字初形之中。到了晚期这种形式的构形遂退化而不多见,代之以从又持女了。
图-3 近代黑奴
"奴"字通常用来表示奴仆、奴婢。陆游《岁暮感怀》诗:"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韓愈《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另外,社会不断发展,"奴"字由"奴隶"身分低下,延伸为社会地位地下男女的谦称,如"奴家"就是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清代的旗籍文武官员对皇帝自称"奴才"。太监对皇帝及后妃自称为"奴才"。"奴"字又引申用作对他人的贱称、鄙视。例如"奴辈",有些成语如"奴彦婢膝、奴彦媚骨"也有这个意思。在旧时,一些贪困人家子女,无以生计,将自己卖给有钱人家为奴。因此,自古有"卖身为奴"的说法。
在中国汉字体系中,"奴"常与"隶"合用为"奴隶",为"多维人生生命体系"汉字中的最低维态,失去了人生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人,是很难掌握自己的人生未来的。另外,还有一个字,也是描述失去人生自由的,这就是"民"字,下一篇我们将会为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