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保溫杯|9款保溫杯或釋微量重金屬,部分樣本難清潔,隨時累積惡菌!
消委會保溫杯|9款保溫杯或釋微量重金屬,部分樣本難清潔,隨時累積惡菌!
入冬后,消费者委员会(消委會)对市面上18款保温杯进行了全面测试,涉及容量、保温保冷功能、漏水问题、物料安全性及方便程度等多个维度。测试结果显示,部分保温杯存在释放微量重金属的问题,但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此外,部分保温杯因设计复杂,存在清洁困难、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消委會日前在市面上抽查18款保溫杯,測試各樣本的容量、保暖保冷功能、漏水問題、物料安全性及方便程度。
有樣本被驗出釋放重金屬,惟消委會稱仍符合標準
消委會參考歐洲標準BS EN13130-1及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EDQM),以檸檬酸溶液模擬食物,測試保溫杯會否釋出24種重金屬元素。測試按EDQM要求,測量第1次和第2次的溶出量總和,以及第3次的溶出量,以評估樣本是否符合要求。
實驗證明9款樣本在第1次和第2次的溶出量中,檢出1種至3種重金屬,包括鉻(chromium)、鐵(iron)和鎳(nickel),但溶出量未有超過相關技術指南的要求。當中「PO: 棱角保溫杯 16oz」和「PoleBear 不銹鋼保溫咖啡杯」2款樣本,在第3次溶出測試中仍檢出小量重金屬物質,包括鐵、鎳、鉻。不過,相關情況仍符合EDQM建議,正常使用情況下,理論上構成健康風險的機會不大。
當中「PO: 棱角保溫杯 16oz」和「PoleBear 不銹鋼保溫咖啡杯」2款樣本,在第3次溶出測試中仍檢出小量重金屬物質,包括鐵、鎳、鉻。
部分保溫杯設計複雜,縫隙難清理易生惡菌
消委會同時測試了保溫杯的抗腐蝕及抗污漬功能,結果顯示所有樣本表現均理想。實驗團隊先後將橙汁、葡萄汁、咖啡及茶注入保溫杯,最後手洗,所有樣本均未有殘留污漬及染色問題。
不過,部分保溫杯的設計就有可能影響產品的衛生程度。消委會表示,有樣本的吸嘴設計不佳,容易積聚飲品殘餘,亦有產品的吸管未能完全收藏在杯內,或有機會令消費者使用時因而接觸更多細菌。
消委會表示,有樣本的吸嘴設計不佳,容易積聚飲品殘餘。
2貼士徹底清潔保溫杯
- 定期拆洗杯中的密封圈/圈墊,防止細菌及異味滋生。
- 附有吸管的隨行杯或會有較多組件,需花時間逐一清洗及小心重組,以免影響防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