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文的熵:从信息论角度解析汉语特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文的熵:从信息论角度解析汉语特点

引用
豆瓣
1.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8562846/

信息熵是衡量信息不确定性的指标,在语言学领域,信息熵可以反映一种语言的平均信息量。中文信息熵的计算较为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所使用的文本库、统计方法以及是否考虑语言的高阶特征等。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中文信息熵的研究数据,并分析中文信息熵较高的原因。

中文的信息熵难以确定一个精确的值,因为其计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所使用的文本库、统计方法以及是否考虑语言的高阶特征等。

一些研究和估算给出了不同的结果。例如,在我国文字研究所1989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定量分析》中,汉字的熵被估算为9.6比特。2002年,哈佛大学的 Frederi 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相似结论。

孙帆和孙茂松基于《人民日报》的11,978,549字语料库,通过建模与平衡测试样本集之间的交叉熵,得到基于字符而直接计算出的一阶熵、二阶熵与三阶熵分别是:9.62、7.15、6.65bit。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估算,实际的中文信息熵可能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更多数据的使用,对中文信息熵的估计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中文信息熵相对较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汉语的一些特点,例如汉字系统的字素(符号)数目庞大,且存在一符多义的情况;汉语语法相对简单,减少了因语法时态等产生的额外文字;多音字的存在使同样的字词有多个意思,需通过上下文来消除不确定性;中国由字组词的扩展方式也减少了新文字的出现等。这些特点使得在同样的文字长度下,中文能够传达更丰富的信息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