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婴儿常见肠胃问题全解析:从肠绞痛到便秘,一文读懂六大症状及应对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婴儿常见肠胃问题全解析:从肠绞痛到便秘,一文读懂六大症状及应对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30760

婴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饮食和消化吸收。然而,由于婴儿的肠胃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出现各种肠胃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6种常见的婴儿肠胃问题,包括肠绞痛、奶蛋白过敏、胃食道逆流、肠套叠、急性肠胃炎和便秘,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均衡的饮食及良好的消化,是让婴儿成长符合生长曲线的关健要素。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肠胃科主治医师张恩硕表示,在健康的状况下,肠道细胞处于紧密排列的状态,未被消化的食物大分子,或外来的致病细菌、病毒无法直接越过肠道细胞进入血液中。

然而,对于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来说,肠道细胞渐转成熟、肠道菌丛正在建立,面对较大的食物分子,如:蛋白质、外来的细菌、病毒入侵时,较容易产生肠胃道相关病症。

问题1:肠绞痛

主要发生在新生儿身上。通常在3个月大以前会自动缓解,少部分要至5、6个月大才會停止。

原因: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显示,肠绞痛的产生并无明确依据,也可能与新生儿的肠道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大致上来说,肠绞痛在临床上区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性肠绞痛"和"心因性肠绞痛"。

新生儿的生理性肠绞痛,多与生理性消化有关,包括过量喂食、对牛奶蛋白产生不适、消化功能不佳等;心因性肠绞痛,则和新生儿情绪紧张所引起的肠胃痉挛有关联,像是当他们面临到陌生环境时,心理情绪便容易紧张且不好安抚,此时就可能诱发。

症状: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开始哭闹,在排除生理方面因素后,常莫名哭闹到脸部涨红,且哭声音色较高、音量较大,并持续数小时。除此之外,还伴随胀气、排气多、溢、吐奶或排便困难等情形。

由于引起肠绞痛的原因十分多元,也有高机率是因為其他疾病或生理性原由,而引發類似的不適。因此,在排除其他病症后,会参考"333诊断法则"来评估是否和肠绞痛相似,包括,一天持续哭闹三小时以上、一星期中至少有三天哭闹三小时、出現在约三个月大以内。

预防及照护方法:医师会提供照顾者心理上的支持跟卫教。婴儿部分则以安抚方式居多,例如:轻摇、轻拍、安抚奶嘴、白噪音等都是很好的方法,避免过量喂食、分段喝奶后进行拍嗝预防胀气,有研究指出,将奶粉调整为水解配方或加入些许特定的益生菌,皆有所助益。

问题2:奶蛋白过敏

常出现于尚在喝奶阶段的婴幼身上,也是幼兒3岁以前,最常見的食物过敏。

原因:当肠道细胞接触到牛奶的大分子,或特定的蛋白质时,身体会产生一系列过敏反应。

症状:主要以皮肤、肠胃道以及呼吸道症状为主,并区分為"立即"与"延遲"发生两种型态。立即发生,是指婴儿在食用配方奶后,短时间(数分钟到两小时内)发生呕吐、荨麻疹、或呼吸费力喘鸣等症狀;延遲型過敏,則在48小時,甚至數天內出現。具體表現包括延遲嘔吐、拒喝牛奶、腹痛、腹瀉、血便、肛門出血、嚴重直腸發炎。長期下來,或許會有生長遲緩、慢性缺鐵性貧血等等。

预防及照护方法:根据医学研究指出,当家长怀疑新生儿及婴儿为牛奶蛋白过敏时,可改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将蛋白质切成较小的分子,相对较好吸收、消化。另外,哺餵期间的女性,应减少食用易致敏的食物,例如:堅果、带壳海鮮、牛奶、外皮有毛的水果等等,藉由以上措施减少宝宝产生过敏的情形。

何谓"幽门肥厚"?

胃出口的位置称为幽门。幽门肥厚是指幽门位置的环形肌肉增生,导致通道变窄,食物无法顺利通过幽门到达十二指肠,进而造成胃出口阻塞。

一般來說,好發年紀大約落在宝宝1个月大前后,当爸妈察觉婴幼吐奶,特别是属于喷射状的呕吐时,就得抱持怀疑的态度,若加上吐完奶后,会呈现出想再喝奶的动作时,建议应就医接受腹部超音波检查。

问题3:胃食道逆流

常见于不满6个月大的婴儿。

原因:胃食道逆流,是指胃或小肠内容物逆流到食道。大部分的成因是下食道括约肌的暂时放松引起。基本上,婴儿时期的逆流大多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95%的婴儿在1岁前就会缓解症状,临床上,需要排除结构上的问题,例如:幽门肥厚或十二指肠膜等。

症状:典型病症为溢奶或吐奶,较少见的情况包括哭闹不止、上身用力向后仰的动作、食欲下降、反覆咳嗽等等。此外,当婴幼长期处于胃食道逆流时,恐会让牛奶或胃酸逆流进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问题,提醒父母应小心注意观察。

预防及照护方法:爸爸媽媽在餵奶时,应依照婴幼的体重、年龄,提供适量的奶量,避免过量喂食。餵奶时,可让婴幼保持45°的倾斜角,避免平躺喝奶。

问题4:肠套叠

大多在3个月大~3岁间。

原因:肠道叠,顾名思义,是指一段肠子滑进另一段肠子中,像反摺的衣袖一般被卡在其中。另外,肠套叠有很高的机率发生于任何一段肠子,最常見的位置为小肠与大肠的交界,即"迴肠-结肠"型的肠套叠。

症状:肠套叠的典型病状为阵发性腹痛,大约每隔15~20分钟就会发作,疼痛时,两脚会呈现弯曲状并捲縮至腹部,且会有一阵一阵的哭闹,伴隨脸色苍白甚至流汗。

此外,可能合併嘔吐,一開始以食物為主,之后,恐有黄綠色的胆汁,如果持续套住的時間較久,或许会有形似草莓果醬的血便。

预防及照护方法:根据目前的医学文献中,没有方法能够完全预防肠套叠。因此,当婴幼突然出现一阵阵的反覆哭闹、嘔吐,甚至是草莓果醬血便时,应尽快带至医疗院所检查。

观察婴幼嘔吐物.有助提高警觉性

当婴幼有肠胃道不适时,爸爸媽媽可透过嘔吐物及排泄物,來判斷他們的身體情況,舉例來說,當嘔吐物出現紅色、黑色內容物時,恐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相关。藉由多观察可掌握送医时机,以求及时接受治疗。

问题5:急性肠胃炎

可能發生於各歲段。

原因:急性肠胃炎,是婴幼常見的感染疾病之一,主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肠胃道而引起,大致区分為"细菌性"及"病毒性"的肠胃炎。细菌性肠胃炎最常見的來源大多為沙门氏桿菌、大肠桿菌感染;病毒性肠胃炎則是以诺罗病毒、轮状病毒佔最多数。

症状:典型的表現包括呕吐及腹泻(也许有血丝及黏液便),可能合併发烧、腹痛、腹胀或食欲不振等等。病症較轻微的小朋友,病程平均一週内可逐漸缓解。反之,感染严重者恐併发高烧不退、脱水、低血糖、电解质不平衡,甚至出现腹膜炎肠穿孔等状况。建议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的情況,注意水分补充,绝不能轻忽。

预防及照护方法:肠胃炎的致病菌大多是经粪口传染,日常生活中,应尽量维持婴幼的手部干净。此外,患病期间,照顾者餵食前及处理排泄物后,皆须注意自己及婴幼的手部清洁,阻隔交叉感染。平时,也得保持玩具、亲近物品(例如:奶嘴)的干净,以免病从口入。

问题6:便秘

多于1岁后才会便秘。

原因:便秘区分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多与饮食调整、生活习惯,举例子来说,当饮食偏重高蛋白,或是过于精制的食物,且缺乏碳水化合物及纤维质,再加上水分摄取不足,就易形成便秘。婴儿时期的排便问题,偶尔会出现在逐漸添加副食品的阶段,即4~6个月大。

器质性便秘,则是和先天性结构异常有关联,一般而言,新生儿胎便会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排出,假若有延遲解出胎便(超过出生后48小时)或是在喝奶时期就發生的便秘,則需要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症或其餘结构异常的情形。其他可能症狀包括呕吐、腹胀或生长迟滞等等。

症状:排便模式因人而异,如果家长发现婴幼解便时会哭闹、疼痛、流血、粪便过硬、一顆顆像羊粪便或是一大球塞住马桶、一周少于两次排便等,便有能是便秘所引起的徵兆。

预防及照护方法:6个月大以前的婴儿有便秘时,可调整奶粉配方,试著将配方奶轉为水解蛋白奶粉來缓解,已经開始食用副食品的人,則能考虑以多样化食物的方式來摄取营养,淀粉类尽量以糙米粥、蒸地瓜等非精制淀粉为主。此外,水分摄取足够,也是能顺利排便非常重要的元素。

认识先天性巨结肠症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主因,是早期胚胎发育的肠管神经脊细胞,未分布到整段大肠,导致某段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壁,无法放鬆进行正常的的蠕动波传導,进而有肠阻塞。

临床症狀除了便秘之外,可能还会腹胀、呕吐、生长迟滞等。除此之外,由于粪便无法顺利解出在体内时间长,有较高机会引起严重肠炎、腹泻、发烧、脱水,甚至有败血症的现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