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人竟是“五虫”之一!中国古人对动物的神秘分类,你知道多少?
原来我们人竟是“五虫”之一!中国古人对动物的神秘分类,你知道多少?
在中国古代,万物有灵,连动物都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别。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人神秘的“五虫”分类。
你可能不知道,人类竟然也是其中之一!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
什么是“五虫”?
古人把动物分为五类,分别是“蠃鳞毛羽昆”。
蠃虫(倮虫):指的是皮肤完全裸露在外的动物。比如蚯蚓、蠕虫、青蛙、蟾蜍等都属于 “蠃虫”,而人类是 “蠃虫之长”,即 “有蠃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鳞虫:指的是长有鳞片的动物,主要以水生动物为主,如鱼、蛇、鳄鱼等。另外,有翅膀的昆虫在古人的分类观念里也属于 “鳞虫”。
毛虫:指的是全身被毛发覆盖的动物,主要以陆生哺乳动物为主,像老虎、狮子、马、牛、羊、猪、猫等都属于毛虫。
羽虫:指的是全身被羽毛覆盖的动物,主要以鸟类为主,比如老鹰、大雁、燕子、仙鹤、麻雀、鸡、鸭、鹅等。
昆虫(介虫、甲虫):指的是全身被甲壳覆盖的动物,比如贝、蚌、乌龟、蟹、虾,以及不会飞的昆虫等。
人类竟然是“蠃虫之长”?!
很多人可能难以接受,人类居然被归类为“蠃虫”,和青蛙、蠕虫同类?
别急,古人的分类可不仅仅看外形。
他们认为,蠃虫就是那些皮肤没有鳞、毛、羽、甲覆盖的生物,人类没有皮肤,自然算作此类。而人类虽然看似脆弱,但凭借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了“蠃虫之长”,站在了这一类生物的顶端。
这其实也是对人类智慧的高度肯定。没有鳞片、毛发、羽毛、甲壳的保护,我们发明了衣服、建筑,创造了文明,从而超越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成为蠃虫中的“领导者”。
其他“四虫”的“老大”们也有讲究!
鳞虫之长——蛟龙
古人认为 “鳞虫之长” 是蛟龙,即 “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鳞片覆盖的生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而蛟龙正是古代文化中水域最为神秘的存在。它象征着权威和力量,掌控着水域,甚至能腾云驾雾。
毛虫之长——麒麟
按照古人的自然动物观念,“毛虫之长” 是麒麟,即 “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全身毛发的哺乳动物遍布陆地,古人把它们的领袖设定为麒麟。麒麟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代表祥瑞,它强大但不伤人,是人们心中的“祥兽”。
羽虫之长——凤凰
古人认为 “羽虫之长” 是凤凰,即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羽虫,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披着羽毛的鸟类。古人把凤凰视为这一类的王者。凤凰寓意着重生与不朽,传说它涅槃于火焰中,是祥瑞的化身。
昆虫之长——神龟
古人所说的 “介虫之长” 是神龟,即 “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甲壳类动物的“老大”是神龟。神龟不仅长寿,还象征着稳重与智慧。它带着甲壳,仿佛承载了天地的奥秘,是大自然中的“隐士”。
其实,古人用“五虫”来描述自然界中的生命,不仅仅是对动物的分类,更表达了他们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思考。
在这种分类体系中,每一类生物都有一个领袖,它们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秩序。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五虫”有了新的理解?评论区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你对“五虫”分类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