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五宝田古村:寻觅大湘西耕读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五宝田古村:寻觅大湘西耕读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9A094U800

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的崇山峻岭深处,藏着一座底蕴深厚的瑶寨——五宝田村。这个占地面积约10亩,拥有118户居民的村落,85%的居民为瑶族。瑶族人自认是“盘王(即盘瓠)”子孙,每年农历十月都要过“盘王节”。瑶族以犬为图腾。敬奉“高坡大王”。他们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和饮食习惯。


(高大的西欧式建筑振青园门头)

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五宝田村地处雪峰山南麓,东南有青龙白虎二山盘踞,西北有鲶鱼、猴山对峙,四周群山环抱,清澈的玉带溪从东南流入,绕过村前,四山一水环抱中间一片田畴,山水相依,自然生态优美,宛若世外桃源。

五宝田传统村落群,最大价值在于保护完整,保存了清代、民国、新时代三个时期的民居建筑。漫步五宝田村,各式宅院府第、书院、桥亭、戏台,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共同构成文化底蕴、历史积淀厚重的古建筑群。这些雄伟美丽的民居建筑,不但让人得到感官视觉上的艺术陶醉,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是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

黄始兴是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也是辰溪县作家协会会员,他对瑶乡文化研究颇深,多年来致力于古村落保护与传承,对五宝田村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如数家珍。

“在五宝田村的古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耕读所,它是耕读文化的物质承载者。”黄始兴一边说着,一边带记者参观。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耕读所,占地面积76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晚清古建筑,土木混架、独门独院、气势恢宏。其建筑风格与整个古村保持一致,三栋穿斗式木房构成三合一局,主楼为宝凤楼,为三层吊脚楼,雕梁画栋,精妙绝伦,令人赞叹。

黄始兴告诉记者,耕读所的建成是有一段故事的。传闻耕读所的创修者萧昌秀,因看到凤鸟栖息于此,引来百鸟朝凤的壮观景象,认定这里是风水宝地,便耗资五万银元,以读书、耕作为理念,历时三年修建了这座耕读所。

“耕读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于读书、教书育人,下层则与农耕相关,辟设有多间仓库、柴房、牲畜栏以及长工住房,用来装稻谷,放农具柴草,关牛马,舂米。”黄始兴介绍道,“由此可以看出,耕读所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农耕和读书上,从建成开始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里一直用来作为学校,几百年间无数莘莘学子在此接受文化教育,传递中华文化薪火。”


(古色古香的民居)

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

五宝田村属地是一个萧姓自然村寨,属于以血缘关系为宗族为纽带的村落体。而五宝田村之所以能够建成如此规模的宅院,则是源于萧氏家族耕读兴家的思想。

传统的耕读兴家催生了耕读所建筑,耕读所建筑把耕读思想浓缩定格成标本经典。耕读所是耕读文明的产物,其独特之处在于巧妙地将耕读理念以建筑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直观的震憾力和感染教育,延续传承更为久远,这样的建筑在全国是唯一的。

在耕读所的前后石大门上,分别题有门匾,前门是“源源而来”,后门是“三余余三”。“‘源源而来’指的是希望财富似流水般不断涌入,‘三余’即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空余时间,‘余三’即耕三年余一年之粮,耕九年余三年之粮。‘三余余三’意在勉励读书人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珍惜光阴,勤奋读书,告诫村人辛勤耕作,创造财富。”黄始兴指着门匾,向记者一一道来,“三余余三”是五宝田村耕读文化的集中体现,这种浓厚的耕读思想,也是五宝田村历史以来的文化结晶。

黄始兴说,在五宝田村浓郁的农耕文化中,耕田和读书是两件大事。在农耕方面,五宝田村人重视田地耕作,把粮食视为生活之本。开秧门栽田日,像过节日一样隆重。要早起,煮甜酒、糍粑、鸡蛋,叫过早,过早后下田扯秧,寓意一日春种十日粮,十日春种粮满仓,来年生活甜蜜,一家人团团圆圆。有些人家还举行隆重仪式,组织人马敲锣打鼓放鞭炮,唱栽田号子,叫“打鼓栽田”,场面热闹非凡,寓意五谷丰登。收获新谷时要用新糯米做糍粑,酿米酒、甜酒,敬土地神,以示庆贺。

在读书方面,五宝田古村人重视教育不忘传统,开办私塾延请名士,教习后人文化知识,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科举时代考取秀才,为村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高素质人才队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下,古村建筑造址规划、风格、空间布置等高度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到了近现代,也因为有文化,读了书,使村人思想不狭隘、视野开阔,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的先进思想,随历史潮流而动。贺龙来村宣传革命思想时,得到积极响应。一批青年受其影响,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肖洪量、肖守训、肖守谦、肖守资、肖洪桐……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用自己的热血为村子书写了一页红色文化。

新时代下的传承与革新

历经几百年的积淀传承,如今的五宝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古村落。2012年12月13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质朴厚重的古建筑、特色玉竹石板砖、纵横交错的村巷……隐匿在深山的五宝田村,以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独特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随着前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村民萧利军看到了商机,与家人商量,用家里的欧式特色建筑,开起了一家农家乐,做起了生意。“现在旅游开发还不是很景气,但是老祖宗教育我们要勤劳节俭、多学习,这个产业发展下去,以后会越来越好。”萧利军满怀希望地说。


(群山环抱的五宝田古村)

近年来,五宝田村依托古朴宏伟的古建筑群和独具特色的耕读文化,不断挖掘、开发优质的旅游资源,以吃、住、看、玩、购一条龙为基础,逐步形成产业链。有的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农家乐园,有的村民养殖土鸡、土鸭、鹅、稻花鱼出售给游客,有的村民加工传统农产品如糍粑、甜酒、米酒、馓饭,供游客消费,有的村民承包山头种植当地特色水果,供游客采摘、体验、购买……村民们充分利用本土自然人文资源,带动当地就业发展,产生经济效益。


(耕读所外景)

“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涵,五宝田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古村历史悠久、绿水青山、民风淳朴,更有‘三余余三’这样的耕读文化传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立足当地特色,深挖乡村文化资源,有利于形成文化旅游亮点,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通过文化旅游拓宽村民增收的渠道,进而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五宝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匡代洲说道。

(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授牌。)

今天,游人站在耕读所前,仿佛还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伴着沥沥夜雨朗朗读书声……五宝田村,这个沉寂多年的古村,正承载着深厚耕读文化,缓缓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文化,焕发着新的生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