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规划收官!这张“答卷”请你来打分
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规划收官!这张“答卷”请你来打分
随着7号线的开通运营,苏州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圆满收官。目前,苏州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到约350公里,形成“九线联运”的网络格局,标志着苏州轨道交通正式进入“黄金时代”。
回眸“三期规划”:探索与拼搏
2018年8月,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获得批复。随后,6号线、7号线、8号线、S1线等4个项目相继启动建设。至2024年12月,随着7号线的开通运营,三期规划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重要里程碑
- 2018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同意苏州规划建设6号线、7号线、8号线、S1线等4个项目。
- 2018年11月:6号线、S1线开工建设。
- 2019年9月:8号线开工建设。
- 2019年12月:7号线开工建设。
- 2023年6月:11号线(S1线)开通运营,这是苏州首条市域轨道交通线路,也是苏州轨道交通线网中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对接的轨道交通线路,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
- 2024年6月:6号线开通运营,被誉为“最美园林线”,全线有14座车站紧邻虎丘、山塘街、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平江路、金鸡湖等重要景区。
- 2024年9月:8号线开通运营,与3号线在线网中构成“组合环”,将苏州地铁现有的南北向、东西向平行线路相互联通,一举联通苏州所有在营线路,苏州地铁就此正式迈入“环线时代”。
- 2024年12月:7号线开通运营,苏州地铁呈现“四横三纵两联”“九线联运”格局,运营总里程近350公里,按照站点800米服务范围,覆盖44%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古城区站点800米服务范围覆盖率达93%。
科技赋能:智慧出行新体验
从唤醒、出库,到发车、行驶,再到回库运行,均由控制中心控制,全自动运行,全程无人驾驶……2021年6月29日,江苏省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苏州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采用国际最高等级(GoA4)全自动运行系统,大幅提升了列车运营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旅行速度提升7.1%,折返时间减少了50%,服务可靠度提升5%,运营成本降低了11%。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时尚科技秀》栏目探访5号线无人驾驶列车。随着11号线、6号线、8号线开通,以及3号线改造升级,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通车里程数达到203.62公里,仅次于上海,全自动运行线路占总运营里程约58%,为全国最高。
与此同时,苏州轨道交通正在围绕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现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实际建设和运营中,为实现降本增效、高效运维的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满足乘客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需求作出有力保障。
涵青桥站是“智慧车站”的典型代表,该站引入了一系列智慧化乘客服务设备,如双目闸机、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导向屏等,可节约弱电建设成本12%、人工成本33%。其中,双目闸机利用双目视觉技术,可智能判断物体的3D尺寸和形状轮廓,儿童、婴儿车等可在成人前方或后方通行无限制,极大地降低了闸机客伤风险。
今年开通的6、8、7号线车站设有智慧服务终端。该终端具备购票、充值、发售出站票、票卡分析及更新、电子发票、远程召援等一系列功能,乘客只要站在终端旁边说出想要做的事,例如“买一张去东方之门的票”等,相关系统就会自动处置。
此外,苏州地铁积极发挥 “链主” 作用,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拓展业务与市场,推动轨道交通数字化升级及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地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运营效率,引领城市轨道交通迈入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新时代。
服务扩容升级:擦亮地铁“人文底色”
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就是为了服务群众绿色便捷出行和城市发展需求。近年来,苏州地铁始终坚定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为根本导向,积极推出一系列诚意满满的惠民举措,照亮了苏州百姓的出行之路。
开放地铁纳凉区,推出1号线“明亮工程”、公共区卫生间改造、免费雨伞线上借还等惠民实事;持续优化交通网络和功能布局,实现与高铁早晚班次无缝对接,打通“两铁”免安检通道,站点出入口百米范围公交站覆盖率超83%,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
人性化服务,“扩容升级”!同车不同温、爱心预约、试点静音车厢、无障碍化改造、银发驿站、儿童友好出行服务、“彩虹便签”线路提醒、上线行李寄存柜,国内首推退役军人及“三属”优待卡刷卡进出站,推动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功能应用,新增微信、支付宝乘车码扫码乘车,线网车站实现AED设备全覆盖等,处处体现了苏州地铁“江南雅韵 精致服务”理念。苏e行App乘车二维码实现与上海、南京、无锡、常州等17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乘车码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展了出行的便捷性。
此外,苏州地铁不断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地铁空间的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融入地铁空间整体设计中,全力打造公共艺术和文化活动两大空间,使其成为苏州文旅传播新阵地、城市活动新空间。全国首个“苏绣艺术”主题站——索山桥西站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苏州市“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苏州青匠BOX”地铁体验店、“地铁图书馆”成为市民乘客新的文化休闲空间,而地铁站里的画展、文创市集、假日嘉年华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成了苏州轨道交通的“文化名片”。
持续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开展“乘着地铁 +” 系列文商旅活动,提升 “乘着地铁游苏州” 品牌影响力;举办 “乘着地铁去结婚” 系列活动,吸引全国青年到苏州领证登记,助力 “甜蜜经济”;打造 “人才专列”,化身 “流动式” 就业服务平台;推出 “乘着地铁去研学”,创新特色线路;推出文创新品和异形卡,打造自营孵化试点星连书站,提升 “人文地铁” 形象。
苏州轨道交通三期规划为城市交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苏州轨道交通将持续优化运营管理,积极顺应群众期盼,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挖潜地下空间资源,打造多元场景,丰富乘客出行体验,切实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为城市发展和市民幸福生活贡献轨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