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历史及新老鉴定
浅谈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历史及新老鉴定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承载着中国千年的文化记忆。其中,端砚更是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千年而不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端砚的历史渊源、主要坑口特征以及收藏鉴定方法,带您领略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
古人案头常见四物,笔、墨、纸、砚,或再加一香炉,于袅袅青烟里,书就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书画文化。
历史上,关于笔墨纸砚,向来都是对“笔、墨、纸”三物赞颂较多,而对 “砚”所说甚少。
然而,“砚”质地坚硬,能传之百代。从这方面来看,却足可以说“四宝砚为首”。
砚,也称砚台,始于汉代,是文房四宝之一。据《文房四谱.砚谱》载,唐人文嵩曾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其曰"上利其器用,嘉其谨默,诏命常侍御案之右,以备濡染,因累勋绩,封之墨侯。"
除了作为一种实用性的文具,砚台本身也极具收藏价值。宋代苏东坡就是个藏砚大家,常以砚为礼,相赠友人。好的砚台制法考究,是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艺术于一身的艺术收藏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内涵。
关于砚台,现在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桌案旁的常备品。它温润坚硬,悬臂研磨间,承载的不仅是文人墨客傲骨风姿,更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记忆。
中国有四大名砚,其称始于唐代,分别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宋代时澄泥砚兴起,故今日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于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而得名,名列众群砚之首。
歙砚又称“龙尾砚”——产于江西婺源龍尾山(古属歙州)而得名。
洮砚——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卓尼、岷县等县洮河沿岸,亦称洮河砚。
澄泥砚——产于山西省新降县,是采用汾河泥经澄泥、製模、烧制而成。
端砚简史
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兴旺于今天。
唐代端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多为箕形,还有八棱形、长方形的、方形等。
宋代的端砚实用和欣赏两者并用,形制比唐代丰富。
元代端砚上承唐宋遗风,粗放而大气,但发展缓慢,没什么创新。
明代端砚在设计、形制乃至雕刻方面远远超过前代,砚形、砚式趋向多样化,題材广泛。
清代初期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
民国时期因为战乱,端砚发展基本停顿,只有个別作坊以雕刻端砚勉强维生。
宋代名臣包拯在端州任知郡事三年(西元1040年——1042年),铁面无私,公正廉明,減少贡砚,为端州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包拯离任时,不持一砚而归,被端州老百姓称赞为“包青天”。
宋绍圣二年(1905),赵佶受封于端州为端王,元符三年(1100)赵佶继承皇位称徽宗,重和元年(1118)宋徽宗用端砚御书“肇庆府”赐守臣,自此端州更名为肇庆,取“开始带来吉祥喜庆”之意。
米芾与端砚
传说,有一天,宋徽宗召米芾来,令他“书一大屏”,并指定要用御案上的端砚。米芾接过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字字如珠玑,获得满堂喝彩。米芾趁机捧着端砚,跪着对宋徽宗请求说:“皇上,这砚您已经赐给臣用过了,现在不能够忍受再进御还给皇上吧……”宋徽宗听后,哈哈大笑,随后便将这块珍贵的端砚作为奖赏赐给了米芾。米芾捧着端砚,高兴万分,手舞足蹈,“余墨沾渍袍袖”也在所不惜。端砚老砚台鉴赏交流咨询下发图。
乾隆皇帝与端砚
乾隆皇帝钦定编纂《西清砚谱》是清代第一部官修砚谱。《西清砚谱》共计二十四卷(包括附录卷),收录乾隆皇帝鉴藏的砚品240件,其中端砚132件。其内容翔实,均以图与砚说、御题砚铭或文字考证等图文并茂的形式著录,弥补了以往砚谱中只有述说而没有图绘之不足,堪称一部重要的砚史图谱。
据记载,端砚自唐初开采至今,约有70余处。现在可找到具体位置并在国家地形图上定位的新旧砚坑口约有42处,目前在开采的砚石有十多种。在众多砚坑中最有名的是老坑(水岩)、麻子坑、坑仔岩,被称为三大名坑。
老坑
又称水岩、皇岩,位于西江羚羊峡斧柯山南岸山脚,离西江约200米,位于端溪矿区。开采于唐代中期。
砚石呈紫蓝带青色;石品花纹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玫瑰紫、冰纹、火捺、金银线、翡翠以及石眼等。
坑仔岩
又名康子岩,位于老坑之南
半山上,距老坑洞约600米。开采于宋代治平年。
坑仔岩砚石质优、细腻坚实、滋润、青紫带红;石品花纹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尤以石眼多称著。
麻子坑
位于老坑之南3000多米的山腰上,在端溪矿区最高处旗顶下,坑口标高380米。分旱洞、水洞,有多个洞口。开采于清代乾隆年间。
石色青紫略带蓝,佳石中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以及石眼等,其中石眼碧绿。
宋坑
位于肇庆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带,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主要有浦田青花、榄坑、盘古坑、陈坑、伍坑、东岗坑、前村坑、蕉园坑等,因开采于宋代,因石色相近,统称为宋坑 。
宋坑砚石色泽紫如猪肝,凝重浑厚;硬度为肖氏40—60,优质的砚石细润,有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石品。
梅花坑
其砚石色泽主要呈苍灰色或土黄色,最突出的特征是石眼多而且个头大,一般是椭圆形,如食指头大者并不少见,石眼颜色多为黄色或青黄色,色晕不像鸲鹆眼那样多重和层次分明。
绿端
绿端石简称“绿端”,是一种绿颜色的端砚石,而在绿端石的边缘,往往有红色或黄色矿物质渗入,有的只是薄薄的一层石皮,有的却形成为较厚的一个外层。
白端
白端石简称“白端”,是一种纯白色的端砚石,外表有点像汉白玉,但是比汉白玉更纯净细腻。白端石产于肇庆市星湖风景区内的七星岩。
除以上介绍的坑种外,较为人熟知的
还有宣德岩、朝天岩、冚罗蕉、白线岩、有冻岩、古塔岩、斧柯东诸坑等。
端砚石品花纹
端砚有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石品花纹(又称石品),分三大类:
一,面:砚石中“块”状的石品花纹。就是在砚石中成“块”状的石品花纹。主要有“冻”“天青”“火捺”“石皮”等。
二,点:砚石中“点”状的石品花纹。就是端砚石中成“点”状的石品花紋,常见的有“青花”“玫瑰紫”“石眼”“翡翠点”等。
三,线:砚石中“线”状的石品花纹。就是在砚石中成“线”状的石品花纹,有“冰纹”“金银线”“黃龙纹”“翡翠纹”“彩帶”“杉木纹”等。
砚台有千万种,那么如何选择有价值的砚台来投资收藏呢?小编告诉大家,收藏砚台有四个基本诀窍。
一看
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据专家介绍,砚首先看坑口,是否是四大名砚、是否是老坑,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砚台价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厚 度、大小以及形制,进而考究其石质纹理;而雕工也有讲究,明清砚台的雕工更好、更成熟,但是素工的文人砚有时价位反而更高。
二赏
赏砚的技巧从视觉过渡到触觉,就是用手抚摩砚台,感觉是否滑润细腻。滑润者,石质好;粗糙者,石质就差。好的砚台石质摸上去就如婴儿的肌肤般细腻光滑。另外,上品的端砚哈气生雾,次品则哈气速干。
三敲
用手指托住砚台,手指轻击之,侧耳听声音,如果是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如果是歙砚,声音以清脆为好。
四洗
把砚台上的墨痕洗掉,还原本来面目,这样更容易看清砚台是否损伤或有修理过的痕迹。拿到一方砚,最常用的方法是沾水试砚,砚一遇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波纹,这样稍微有所研究的人搭眼一看,就可以看出各名坑的纹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