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管理」:复杂工地环境下的智慧安全解决方案
「4S管理」:复杂工地环境下的智慧安全解决方案
据劳工处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去年有23人在工业意外中丧生,其中19人是建筑业工人,这凸显了加强工地安全并保障工人生命的重要性。随着政府推动工地安全意识及加强罚则,建筑业界积极推行智慧工地,即“4S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期望能以科技改善工地安全。
工地应用科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通过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分析以改进工地的安全性和效率。然而,过程中却遇上不少挑战,尤其工地结构往往十分复杂,涉及高架、地下挖掘、地下水道和密闭空间等不同工程和场景,而不平坦的地面更散布各种建筑材料,要安装人工智能科技并切合不同工程需求进行系统设置,说易行难。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先进的硬件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头盔、标签、锁、空气质量检测仪、警报器等,但最大挑战是如何串联这些智能硬件,并通过中央管理平台控制,以有效地做到数码化追踪、数码化工作许可、危险区域进出管制、智能监控设备等各项功能。
以近期一个地下水道工程项目为例,地下水道的建设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一环,当中有不少密闭施工空间,如水泵房和地下室等。当工人深入地底或密闭空间工作时,很容易会面临缺氧或吸入有毒气体的危险。再者,地下水道环境的复杂性,也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如救援人员需花大量时间才能找到受困工人位置,从而影响救援速度。
特殊环境因素的考量
要在这类项目实现“4S管理”,必须特别考虑地下水道和密闭空间的特殊情况,着重科技设备的便携性之余,如何维护设备电源亦是一大重点。因此,采用智能标签(smart tag)方案,1年无需充电仍可无缝运作,配合即插即用(plug-n-play)设定模式的装置,以及可移动电源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和蓝牙传感器等装置。
当工人配戴智能手表或智能头盔时,所有硬件设备与智能中央管理系统相结合,可监察施工区域工人人数和工人身体状况等。当工人需进入危险区域施工时,只需在应用程序提交申请,系统会即时处理;如果申请获准,应用程序的二维码将会更新。而工人在施工期间穿戴相关配备装置,智能设备将持续监测工人健康指数,一旦发现异常(如心率不正、缺氧、处于昏迷状态,或检测到空气质量出现异样),无需工人发出求救,系统已可即时通过短信或手机App通知有关人员,同时传送工人实时位置,以便及时救援。
实现智能工地较商业应用复杂得多,当中所涉及的技术设备、实地情况、装置配套等有很多变数,没有标准方案。最近参与的多个不同工程项目,例如桥下空间施工、工地机械移动、吊塔区域安全管理等,都以实现“4S管理”为目标,各配以不同智能安全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