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万岁通天帖》:连接魏晋书法与现代研究的珍贵法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万岁通天帖》:连接魏晋书法与现代研究的珍贵法帖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4/00/1597421_1125247915.shtml

《万岁通天帖》是唐代武则天时期复制的一部珍贵书法法帖,收录了王羲之家族28位书法家的作品。这部法帖的复制工艺精湛,甚至超过了唐太宗时期的“双钩填墨技法”,其真伪问题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议。

在探讨现代人与古人书法艺术成就差异时,我们常归咎于当代缺乏特定的文化背景与传统旧学教育。然而,另一个核心原因在于晋唐时期法帖的大量遗失,这些法帖是学习书法的重要资料。

以王羲之为例,尽管其在唐宋时期的作品众多,但至今真迹已一件不存。这种缺失对研究和传承魏晋笔法构成显著障碍。

近期,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一件声称为“王羲之家族真迹”的法帖,此事件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历史记录表明,自梁武帝开始,皇室便积极搜集王羲之法帖,通过高价购买或巧妙手段获取,导致盛唐时期法帖数量颇丰。

这件新发现的法帖不仅重新燃起了人们研究王羲之书法的热情,也为探究晋唐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唐代武则天的执政期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上了一部珍贵的法帖,收录了王羲之家族中包括王旷、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等28位书法家的作品,共十卷。

这部法帖完整地展示了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成为书法界的宝贵财富。因此,武则天下令复制该法帖。

复制工艺已经失传,其精湛程度甚至超过了唐太宗时期的“双钩填墨技法”。采用“并行线拓”方法,利用晋代的纸张和墨水,以及精细的勾线笔进行描摹,无论是笔触的韵味、墨水的颜色还是整体的效果,都达到难以辨真伪的程度。

经过当时最杰出的书法名家鉴定,真伪难分。最终,武则天将原作归还给王方庆,而摹本则被珍藏于宫廷内府。

这一年是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因此该法帖被命名为“万岁通天帖”。王方庆手中的原作后来遗失,存世的只有内府的那件摹本。

《万岁通天帖》是一份具有重大书法史意义的法帖,其真伪一直受到学者们的讨论。武则天对此作极为珍爱,并曾考虑将其随葬,但最终未能实现。现代科技鉴定显示此作为真迹。

历史上,该帖历经两次火灾,导致原本的十卷本只剩下七个人的作品。尽管如此,它仍被视为存世最伟大的法帖之一。《万岁通天帖》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笔法,尤其是王、谢两大家族的书写风格,为研究魏晋书法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书法历史的研究中,《万岁通天帖》的地位举足轻重,其真伪问题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议。有观点认为,武则天所珍藏的可能是一部摹本,而真正的原作可能被秘密保存在内府之中。

武则天对这件作品的钟爱至深,以至于她生前曾计划将其带入墓葬,尽管这一愿望最终并未达成。利用当代科技手段进行鉴定时,专家们发现该帖并无“双钩填墨”的痕迹,从而确认其为真迹。

《万岁通天帖》的历史命运多舛,曾两度遭受火灾的破坏。原初的十卷本,包含28位作者的作品,如今仅余七位作者的10件作品幸存于世。即便如此,它仍被普遍认为是现存最伟大的书法法帖之一。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万岁通天帖》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它还是一座桥梁,连接着魏晋时期的书法世界与现代研究者。魏晋时期的笔法,尽管在当时各大家族中有着相通之处,后世对其解读却千差万别。

尤其是王羲之和谢氏家族的书法传统,通过《万岁通天帖》得以传承和展示。因此,这件作品对于理解和研究魏晋时期的书法风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书法史上极其重要的资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