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钱”反而能多赚?美国顶级富豪是怎么避税的?
“捐钱”反而能多赚?美国顶级富豪是怎么避税的?
假如给你9000亿人民币,你可以把这笔钱留给子女,但是按照法律规定你需要先上交40%的税款,也就是3600亿,你愿意吗?会觉得肉疼吗?
那如果我告诉你这笔钱可以不交且不违法呢?
这其实就是美国富人们为了躲避高额遗产税而钻的空子。
咱举一个去年在纽约时报上讲过的例子来说。
英伟达的创始人,美籍华人黄仁勋,他目前坐拥1270亿美元(约合9227亿元人民币)资产,是美国第十大富豪。
根据美国的税收政策,当他去世时,他的遗产应该被征税,税款为40%。也就是说,他的继承人将不得不向政府缴纳高达508亿美元的税款。
然而,黄仁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操作,利用美国税制的漏洞,成功规避了这笔巨额税款,大约节省了80亿美元,这极有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避税金额最为庞大的案例之一。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
很简单,设立慈善基金会,捐款。
参考这个例子,你也可以这样来避税。你可以把大部分资产捐到慈善基金里去,每年向慈善机构捐赠5%,但是基金的控制权可以传给继承人,可以拿来投资,关键是40% 的遗产税都不用交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多钱,就算再怎么交税,剩下的也够花好几辈子了,根本花不完。
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对于拥有几百亿几千亿的超级富豪来说,钱可能都只是个麻木的数字了。反正我在计算器上也没见过这么多数。
但是他们想的就是怎么让财富在家族中长久地延续下去,同时传承一下遗志。
不过家族里的下一代往往没他们那么厉害,说不定还会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如果为家族和后代着想,那就得好好规划,把家族财富一点点变成社会资源,再拿出一部分来保证后代能过上好日子。
慈善基金就正好,一直捐款就能让家族的影响力持续下去,家族后代在基金里当高管,每年能拿到基金规模 2% 的管理费,足够他们保持富足的生活。
这其实就是利用了美国税收政策的漏洞,可以看出,美国税制是有不少问题的。
美国联邦遗产税本来是专门针对一小撮超级富豪收的税,结果呢,被黄仁勋这些富豪一操作,都快成摆设了。
从 2000 年到现在,美国遗产税收入几乎停滞不前,而最富有阶层的财富却如同火箭般大约翻了两番。
要是遗产税收入能与富豪们的财富增长同步,那去年应征收大约 1200 亿美元的税款,然而实际仅收到约四分之一。
这一大笔流失的税收收入,足以让美国司法部的预算翻倍了。
这些避税策略又是如何在法律的边缘游走甚至合法化的呢?
这离不开模糊的联邦法规和创造性的法律解释。律师们通过法院的狭义裁定和美国国税局的个案裁决,捣鼓出了一套合法的避税方案。
这些个案成为未来避税策略的范例,被越来越多的富豪们效仿。
自2007年以来,黄仁勋与妻子设立了慈善基金会,并捐赠了价值约3.3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这类捐赠能够抵税。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基金会的运作规则,它需要每年向慈善机构捐赠其总资产的至少 5%。
黄仁勋选择捐给了所谓的捐赠者建议基金(DAF)。因为它的运作方式相当巧妙,其实是一类由捐赠人控制的资金池。
虽然不能用于私人消费,但可以合理地通过薪酬或基金会管理间接受益,比如投资朋友经营的企业,或者给名校捐一座楼,把自己孩子也送进去。
这就是美国税法中的一个明显漏洞:基金会捐赠的时候,不是要求马上把钱真的给慈善机构。当捐赠人去世时,基金的控制权可以顺利传给继承人,还不用交遗产税。
其实避税在美国早就见怪不怪了。甚至川普自己都说过。
16年候选人辩论的时候,希拉里当时指出,川普公开的两年的税表显示他没有纳税。
特朗普当场反驳说:“这说明我聪明,因为税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我比任何参与过总统竞选的人,都了解我们复杂的税法,我是唯一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其实通过慈善基金避开遗产税的富豪并不止黄仁勋一个。
《纽约时报》分析过,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Meta 的 CEO马克・扎克伯格,还有谷歌、AMD等等等等这些公司的高管们,都钻了这个漏洞来避开巨额的遗产税。
之前94 岁的巴菲特公布后事安排,称将捐赠股份,只留 0.5% 个人财富给三个孩子,估计也是出于这个考虑,这比直接留遗产给后代更能保住绝大部分财产。
拿巴菲特来说,他的个人财富约为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万亿元),而美国的遗产税最高 50%,巴菲特肯定得按最高的交。
他把 99.5% 的钱捐给慈善基金,就能省下 49.75%,差不多 750 亿美元的遗产税。
还有个关键信息,巴菲特的三个孩子都六七十岁了,最大的 71 岁,最小的 68 岁。
要是巴菲特交了 50% 的遗产税,那就还剩下750亿美元,假设平分给三个孩子每人 250 亿美元,等这三个七八十岁的孩子去世的时候,他们的孩子还得再交 50% 的遗产税,那短短时间内,到孙子辈的钱就只剩下四分之一了。
所以为了避税,富人们都把钱捐给自己的家族慈善基金,家族信托等账户,受益人都是他的家族成员,基金会也是由富豪或其继承人控制的。这是规避遗产税的常规操作。
那话说回来了,合着这慈善就是这么做的?
美国国税局(IRS)也并非对这些避税行为视而不见。
IRS 对基金会有着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基金会需要保证财务透明度并进行公开报告。而且IRS刑事调查部拥有合法武装,他们会严格审查基金会的所有交易,严肃对待逃税行为。
但是在这种基金会模式下,按照规定,基金会每年只要拿出至少 5% 的钱去做慈善,剩下的 95% 就可以自己随便支配了,在这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比较松。
所以,富豪们不仅能够免税继承更多财富,还能满足慈善捐赠要求,给自己一个慈善家的名号,顺便扩大影响力,简直是一举多得。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基金会的投资能力和国家的经济状况必须良好,保证年均收益率不低于5.01%。否则就相当于一直亏,到最后就真的全没了。
再回到避税这事儿上,这种基金会模式本身就是美国税收制度与慈善体系下的产物。
只要在法律框架内运作,合法合规,从目前的法律层面来说,即便看起来避税数额巨大,也很难认定为违法。
但是这背后反映出来的美国税收制度的漏洞,还有贫富差距这些社会经济问题,可真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