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行业乱象揭秘与防范策略
艺术品行业乱象揭秘与防范策略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鼎力支持,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然而,负面新闻也随之浮出水面。诚然,任何行业一旦炙手可热,乱象丛生便如影随形,继而引发监管介入,法规出台,行业整顿。回顾往昔,房地产市场的黑中介与非法行为一度猖獗,但在国家一系列红头文件的铁腕治理下,现已成为秩序井然、乱象几无的成熟领域。
常见违规手法
- 无限拍卖陷阱
几年前风靡一时的无限拍卖模式,以预缴前期费用为起点。不法艺术品企业向藏家许诺,一旦流拍无需再付费用,直至成功售出。然而,这类公司并无真实买家资源,且对藏品估值虚高,千场拍卖也难脱手。更甚者,此类公司往往运营短暂,一两年即告破产,令藏家损失惨重。
- 私下交易保证金诈骗
此骗局实为无限拍卖变种,雇佣“买家”假意洽谈,商定分期付款,要求卖家缴纳万分之一保证金以示诚意。金额在1至10万间浮动,一旦交纳,次日对方便以检测为由设局,拒绝检测即违约,保证金不予退还;接受检测,则陷入检测费骗局,甚至面临赔偿金的双重欺诈。
- “拍卖”幌子下的敛财术
部分骗子公司以拍卖为名,实则专注于收取高昂前期费用及突如其来的“鉴定费”。虽打着“免费”旗号,却强制统一收取、退还,美其名曰“公司规定”。如“笃艺堂”一类,其狡猾之处在于,在合同完备、费用缴纳后才突然征收这笔荒诞不经的“鉴定费”,看似与合同条款无关,实则暗藏猫腻。
艺术品洗钱新动向
- 洗钱手段解析
艺术品洗钱并非新鲜事,近期却逐渐渗透入艺术市场。手法包括:通过低价购入高价出售的虚假交易,将资金合法化地转移至目标账户;或购入无明显标识的古董珠宝、收藏品,伪装为个人藏品出售。尽管我国尚未公开艺术品洗钱案例,但当前市场状况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艺术品市场的疯狂景象颇为相似。
如何有效避坑
- 选择正规机构
避免上述风险的关键在于,选择信誉良好的艺术品公司或拍卖行,如佳士得、苏富比、西泠印社、瀚海、朵云轩、嘉德等业界翘楚。
- 理性对待艺术品投资
艺术品能赋予我们无可比拟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故请珍视手中藏品,切记“一旦售出,再难回购”。沉稳处世,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面对艺术品行业的种种乱象,藏家需擦亮双眼,选择正规机构,理性投资,同时,我们矢志不渝地践行“传承与创新”、“学术与普及”、“民族与世界”的使命,共同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