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时间管理法则:学会拒绝,成就大事!
巴菲特时间管理法则:学会拒绝,成就大事!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如何高效管理时间、设定目标并做出明智的选择,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投资大师巴菲特不仅在投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方法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巴菲特的"25-5目标法则",以及一套系统化的拒绝机制,帮助您更好地规划人生和工作。
1994年,巴菲特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如果你没有优先次序,你将会被他人决定。”
巴菲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目标管理”,即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做出选择和取舍。
他建议每个人将自己人生中最想实现的25件事写下来,再从中挑选出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5件事。
然后,将其余的20件事,也就是对当前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事,用“黑笔”抹去。
这就是著名的“25-5目标法则”。
巴菲特强调,这个法则的关键在于“舍弃”,即放弃那些你不想要、对你不重要的事。
只有这样才能专注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
他说:“你必须去做那些你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别人要求你做的事。”
巴菲特的五步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目标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通过明确自己的优先级和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和有意义的生活。
在巴菲特看来,成功的人生,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走,而是先设定目标,然后不断调整。
所以,巴菲特给年轻人的建议是:
“不要一开始就志向远大,想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第一个埃隆·马斯克,而是找到你的目标,专注于它,持续深耕下去。”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声音:拒绝别人,就是不给别人面子。
比如,朋友请你吃饭喝酒唱歌,你不去,就是不给他面子。
同事求你帮忙,你推三阻四,就是不给他面子。
甚至,有人找你借钱,你拒绝了,也变成了不给人面子。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合理的、恰当的、有策略的拒绝,不仅不会伤害人际关系,反而能帮人成长,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好的拒绝,重要的是时机和逻辑。
你应该拒绝不能做、做不到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不应该做的事情。
我把这些称为“拒绝关卡”,借用了项目管理中的“阶段关卡审查”,即将工作划分为不同阶段、决定每个阶段“做或不做”的方法。
第一道“拒绝关卡”是“需求判断”。
需求判断的本质是,这件事能不能干,有没有违反公司政策、行业底线和个人原则,如果违反了,就果断拒绝。
第二道“拒绝关卡”是能力判断。
能力判断的本质是,这件事我能不能干,有没有超出我的职权范围或能力上限。
第三道“拒绝关卡”是成本判断。
成本判断的本质是,这件事值不值得做,投入产出比高不高。
第四道“拒绝关卡”是收益判断。
收益判断的本质是,这件事做了对我有什么好处,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第五道“拒绝关卡”是风险判断。
风险判断的本质是,这件事有哪些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如何防范应对。
第六道“拒绝关卡”是时间判断。
时间判断的本质是,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做合适,什么时候结束合适。
第七道“拒绝关卡”是资源和条件判断。
资源和条件判断的本质是,这件事现有资源够不够用,条件成不成熟。
第八道“拒绝关卡”是情绪和状态判断。
情绪和状态判断的本质是,我现在的情绪适不适合做这件事,身体状态支不支持我做这件事。
第九道“拒绝关卡”是利益相关者判断。
即这件事涉及哪些人,这些人的利益诉求是什么,有没有利益冲突。
第十道“拒绝关卡”是长远影响判断。
即这件事做完后,会有什么长远影响,是不是符合长期战略。
这十道“拒绝关卡”,构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拒绝流程,帮助我们从多个维度思考“为什么拒绝”、“用什么理由拒绝”。
当然,具体到某个场景,不需要这么繁琐。
有时候一两个判断依据,就能决定是否拒绝。
比如,朋友找你借钱。
你可能只需要考虑“能力”和“成本”两个维度就行了。
如果借的钱太多,超出了你的支付能力,那就直接拒绝。
如果借出去的钱,会让你的现金流出现问题,或者这笔钱短期内根本收不回来,那就别借。
再强调一下:合理拒绝,本质上是一种筛选机制。
它能让你聚焦于真正重要的任务,避免把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同时,拒绝也是一种边界感的建立,让别人知道你的原则、偏好和底线,从而更放心地与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