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市场近期调整原因分析
国债市场近期调整原因分析
近期债市出现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本文从流动性、货币政策、市场信心等多维度深入剖析了债市调整的原因,并对后市走势进行了展望。
一、 节后流动性持续偏紧
2024年以来,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更为有效,全年多数时间的DR007利率维持在7天OMO利率至以上20BP内波动。而自2024年底开始,反映银行间流动性的DR007利率持续维持在央行先前的目标区间以上运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债的大量发行及节前的资金需求旺盛,一月份我国社融新增7.06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5.22万亿,均超市场预期,其中政府债及企业信贷是主要增量来源;另一方面则是央行的流动性投放相对不足叠加银行非银存款的流失,导致银行间的资金供给相对偏紧。事实上,央行最近公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删除了“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的相关表述。
二、宽货币政策不及预期
2024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应对美国新政府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政策的提出对当时的稳信心和稳预期非常有必要,也积极回应了市场的期待。但站在当下时点,美国对我国的关税政策总体是好于市场预期的,而利率过快下行带来的人民币稳汇率压力较大,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因此在最近公布的央行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货币政策的基调调整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并在摘要中删除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的表述。而从债市表现看,货币政策对短债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市场信心修复
从去年底我国的六代机到今年的DeepSeek发布及《哪吒2》电影票房一路走高,极大的提高了内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这也意味着中国有望同美国一样站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制高点,打破海外科技封锁带来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近期海外多家投行也先后发布了积极看多中国资产的报告,港股及海外中概股也在近期表现显著好于全球其他资产。
四、负carry现象难以长期维持
所谓“负carry”指的是资金成本高于资金的投资收益,当前上市的四个国债期货品种中,2年期及5年期的收益率已低于7天OMO利率,这意味着银行向央行的融资成本已高于购买国债获取的利息收益,如若后期不能从国债的买卖价差中获取超额收益,则银行的投资难以盈利,这也是近期短债表现弱于长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后市,则重点关注政策利率下调的幅度,或2年期国债价差缩窄的幅度。
五、债市提前抢跑,透支行情空间
去年宽货币政策公布后,2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3%回落至低点1.1%左右,最大回落约20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附近回落至低点1.6%附近,最大回落约40BP,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18%附近回落至低点1.8%附近,最大回落约38BP。从债市的表现看,行情有一定的政策抢跑效应,而这种效应一定程度和机构的一致性看多有关,从年底各机构的债市行情展望看,几乎出现了全面看多的局面。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一致性的观点往往容易带来行情的反转走势。
总结来看,本次债市调整有流动性、货币政策、经济预期及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后市,仍需关注经济基本面修复及政策发力情况。经济方面,当下重点关注地产销售情况,尤其是到小阳春结束后,市场的整体表现能否持续。政策方面重点关注三月份的“两会”。在传统地产及基建投资难以持续高位表现的背景下,预计资金需求长期看仍是偏低的,债市中长期仍是以逢低做多的思路为主。
本文原文来自五矿期货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