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信号抖动详解:定义、分类与影响因素
高速信号抖动详解:定义、分类与影响因素
在高速信号传输中,抖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信号的完整性和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将详细介绍抖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原因以及电源噪声对抖动的影响,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一关键指标。
抖动的基本概念
抖动是信号完整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抖动进行表征和分析已成为高速链路设计的重要环节。抖动一般定义为数字信号在某些重要的瞬时时刻,信号边沿出现相对于理想时刻的短期时序偏移。这种偏移会使信号的边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这种不确定性在信号的判决时刻仍然存在,则可能产生误判,进一步影响接收器的正确译码。随着数据率突破Gbps并向更高速发展,抖动已成为高速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时序指标。
将每个时刻的偏移值依次排列即为抖动序列,又称为时序间隔误差(Time Interval Error, TIE)。序列绘制成曲线,可用于观察抖动的特征。一般而言,对于特定的链路,只要抖动值小于该链路所规定的抖动容限,即可保证链路误码率在理想范围之内。
抖动的分类
时序抖动的来源多种多样,数字信号中总抖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噪声源的影响程度。依据不同噪声源引起的时序抖动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特征,可以将时序抖动分为确定性抖动(deterministic jitter, DJ)和随机抖动(random jitter, RJ)两大部分。随机抖动在统计域中可以用无界高斯分布表征,它的产生来源主要是电路、设备或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导致的噪声。这种噪声又被称为固有噪声,它可以被减弱却无法从设备或系统中完全消除,例如热噪声、散弹噪声和闪烁噪声等。
确定性抖动是与设计相关的、由于非理想设计导致的抖动,它可以通过适当的改进设计来得到优化和改善。其噪声源主要包括链路损耗、串扰、反射、电源噪声等等,其概率密度函数遵循有限分布。抖动的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抖动形成原因
从上图可以看到,确定性抖动又被进一步分为数据相关性抖动(data dependent jitter, DDJ)、周期性抖动(periodic jitter, PJ)和有界不相关抖动(bounded uncorrelated jitter, BUJ)三类。数据相关性抖动与数据的码型有关,数据当前比特位的波形会受到之前几个比特位跳变时刻的影响。占空比失真(duty cycle distortion, DCD)和符号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SI)是数据相关性抖动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占空比失真仅针对“1010”型重复跳变的时钟信号,一般指代时钟脉冲偏离理想位置的情况;符号间干扰与数据的码型有关,码型的游程越长,其可能出现的最大抖动越大。
周期性抖动是以周期方式重复出现的抖动,由于任何周期波形都可以分解成傅里叶序列的谐波相关正弦曲线,这类抖动又被称为正弦曲线抖动。一般来说,周期性抖动与数据码流中任何定期重复的码型无关,它一般是由耦合到系统中的外部确定性噪声源引起的。每一种抖动以及对应的产生原因如下表所示。
抖动类型 | 产生原因 |
---|---|
随机抖动(RJ) | 电路、设备或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导致的噪声 |
确定性抖动(DJ) | 链路损耗、串扰、反射、电源噪声等 |
数据相关性抖动(DDJ) | 数据的码型相关,包括占空比失真(DCD)和符号间干扰(ISI) |
周期性抖动(PJ) | 外部确定性噪声源引起的周期性干扰 |
有界不相关抖动(BUJ) | 与数据码型无关的确定性抖动 |
电源噪声对抖动的影响
可以看到,电源噪声是造成确定性抖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集成电路的内部时钟频率已经高达数吉赫兹,并且消耗的电流高达几十安培。当开关电流通过逻辑电路和缓冲器(buffer)从电源轨道流向地轨道,就会产生电源轨道电压和地轨道电压的显著波动,这种供电轨道上的纹波噪声被称为电源噪声。电源噪声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上可以引起显著的时序边沿变化,并且可以被电磁耦合到信号链路中,如下图所示。对电源噪声引起的抖动进行分析和估计是如今高速 I/O 接口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