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来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来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拥有诗词灵魂的人。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不仅是其绝笔之作,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词作之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李煜从帝王到阶下囚的人生巨变,以及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南唐,一个诗词的国度:南唐后主,一个拥有诗词灵魂的人。
有人评价说,后主李煜错生帝王家,不懂治国只善诗词。但也正因亡国之君的不幸遭遇,才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使他的才华得到了最淋漓的展现。
在李煜留下的众多诗词中,最经典的一首当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它也堪称李煜笔下最“牛”的一首词,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他因为这首词而被赐毒酒。
其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煜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绽放,《虞美人》中随便拿出来一句都是千古名句,从未被超越。
今天,让我们重温这首经典之作,感受经典的魅力。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这首词里,李煜抒发了自己亡国后的寂寞、希望落空后的绝望心境。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和秋月,是象征美好的词汇,李煜在词的首句追问,春花和秋月什么时候能结束。
意在说明,再也没有春花秋月的意思,这些本是植物和风景,李煜用它比喻成往日绮丽的宫廷生活,意在说明往昔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这是第一个问题。
紧接着二句,“往事知多少”又是一问。
李煜这一年40岁,从7岁入京到40岁离京一共34年。
这34年里,他经历了从久居深宫位居皇位到国破家亡被贬折臣,人生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起落。往事历历在目,能理解自己的人又在哪里?
李煜生活的起伏无常,并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到的。一时间心中的苦闷无人诉说,满满的对今天生活的无奈。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头两句而来,小楼句与春花句相呼应,故国句与往事句相呼应。
东风即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东风又吹春花怒放,这春花更没有了结之时,痛苦仍在继续。
“又”字指出,这痛苦历时已久,惨痛不堪,而如今又不知何时是尽头。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岁月,在李煜看来是“不堪回首”的,但是对于这种境况,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在被幽禁的日子里,每天都仓皇度日。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无限的伤感。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的正是江山易主,突出物是人非的忧伤之情。
这里仍是写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雕栏玉砌是永恒的东西,而朱颜是易变的无常的事物。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江山易主是历史发展的正常更替,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问君能有几多愁”这是作者的第三问,李煜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层层的展现心中的悲伤。
从问天到问人再到自问,在递进的悲情中,第三问达到了顶峰,承接下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
意在描述,上述的三层次悲情很往昔的经历,内心的悲伤愁苦像江中的春水一样绵延不绝,奔腾不息。
巨大的忧愁和屈辱,似暴风雨般冲击着李煜脆弱的心情,在巨大的压力下,李煜并没有被打倒,反而是把悲伤的情绪发泄到了词中。
从容淡定的忆往昔,诉愁绪,带着一股超然的情景。
以水拟悲愁,李煜还是第一个,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君谁短长”,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都是借水消愁,但是都没有李煜来的鲜明壮烈,感人肺腑。
这里,把国破的悲伤写的既抽象又形象,并没有直接写出他怀念以前骄奢的宫廷生活,而只是简单的表达了江的外部形態。
这种直接的表达,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对诗句的生层次的思考,也是这首词的精髓所在。
李煜词中的悲情,来源于他生长的环境,从小在深宫中长大,深受宫廷文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所以,他的悲情与矫揉造作的惆怅有很大区别,这也是李煜词最突出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情,使能够让人充满画面,点滴都是动情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赤子之心,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评价颇高。
李煜的词确实感人肺腑,至诚至真,《虞美人》创造了李煜,也结束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