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葛洪求道:权位幻梦破,仙途真谛寻(附葛洪介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葛洪求道:权位幻梦破,仙途真谛寻(附葛洪介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bilibili.com/opus/1015943319566417937

葛洪,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其传奇人生展现了从追求功名到追寻仙道的转变。本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对话,展现了葛洪的成长历程和他对道教的追求。

葛洪,世称小葛仙翁,祖籍丹阳句容。其从祖父葛玄,字孝先,曾得左慈亲授《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秘诀,炼成大药金丹后白日飞升,世人敬称为葛仙翁或太极左仙翁。葛洪作为葛玄从孙,便有了小葛仙翁之名。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自幼年起,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好学之质,读书能日诵千言。其家族世代为官,然葛洪十三岁时,父亲不幸离世,家道自此中落。幼年的他常亲自砍柴,以换取纸笔,虽家境贫寒却热爱读书,常前往从祖父老葛仙翁家中寻书研读,而老仙翁亦对他喜爱有加,时常将他留在身边。

一日,老葛仙翁问他:“你这般勤奋读书,所为何事?” 葛洪目光坚定地回答:“我欲为官,唯有为官,方能光大门楣,为葛家争光,亦可为百姓谋福祉。” 葛仙翁听罢,微笑着摇头道:“为官又有何益处?这世间为官者众多,大官之上还有更大的官,且皆受皇帝管制,何来自由?又怎比得修行?一旦修成神仙,便超脱三界,逍遥自在,与天地同寿。”

葛洪年幼,心中满是疑惑与不信,小嘴一撇说道:“爷爷莫要哄我,这世间哪有神仙?您整日修行,为何不见上天?我坚信读书便能为官。” 葛仙翁见他这般执着,便说:“若我修成神仙,你可愿学?” 葛洪毫不犹豫地回答:“爷爷若真能成仙,我便弃这官职,定当随您学道。” 葛仙翁点头笑道:“好,待你为官之时,我便已成仙。”

此后,葛洪愈发勤勉读书,每日早起五更,晚睡三更,对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等各类书籍皆熟读精通。他深知世道将乱,仅凭文事难以立足,便在习文之余,兼修武事,将兵书战策、六韬三略、天文地理、行军布阵等知识熟稔于心。

晋大安二年,石冰作乱,年仅二十一岁的葛洪被征召为将兵都尉。他率奇兵出击,一举平息石冰之乱,因战功受封关内侯。衣锦还乡之际,葛洪志得意满,乡邻皆对其称赞有加,认为他前途无量。在家中筵席之上,葛洪恭敬地为老葛仙翁斟满一杯酒,双手奉上,问道:“爷爷,您曾言我为官之时,您便已成仙,如今我已为官,为何不见您飞升呢?看来这神仙之事,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

老葛仙翁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命人取来白纸剪刀,当众剪出一只白鹤,以酒相洒,白鹤瞬间化为真鹤。老葛仙翁从容跨上鹤背,冉冉升空。家人见状,皆惊恐跪地请罪。葛洪目睹此景,顿时如遭雷击,心中豁然开朗,急忙摘下官帽,扯破官服,跪地叩首,恳请老葛仙翁传道。老葛仙翁在空中留下一语:“道在江南,只要你虚心求之,自能得之。”

葛洪望着爷爷肉身跨鹤飞升的身影,心中对求道的渴望如烈火般燃烧起来,毅然决然地弃掉官职,收拾行囊,隐姓埋名,一心前往江南访道。家人对他的离去忧心忡忡,此时,郑思远挺身而出,说道:“小主人既然立志前往江南访道,我侍奉仙翁多年,承蒙眷顾,无以为报,愿陪同小主人前去,也好有个照应。” 家人见这老仆忠厚老实,便放心让他与葛洪同行。

葛洪装扮成儒生模样,带着琴剑书籍,踏上了漫长的求道之旅。每到一处,他便探寻当地的名士高人,休息之时,便沉浸于书籍之中,印证所学所思。如此游历多年,他写下了大量笔记,内容涵盖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以及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等诸多方面。后来,这些笔记经整理成册,便是那部闻名遐迩的《抱朴子》,此乃后话。

一日,葛洪行至精疲力竭,又饥又饿,不由得怅然长叹,深感大道难觅,正法难求。想起曾经错失爷爷传授仙法的机会,心中懊悔不已。此时,他正行至一条小溪旁,溪上架着一座木板小桥。桥下溪水中,几只鹅正在嬉戏。一只鹅游至桥边,欲从桥下穿过,却因昂首举颈被桥板阻挡,无法通过,急得在水中扑腾。郑思远见状,指着鹅说道:“你头抬得这般高,怎过得去?低低头,路便通了。” 葛洪以为郑思远只是在嘲笑那只鹅,并未在意。他心想,多年辛苦奔波,却一无所获,虽遇不少名僧高道,却皆是碌碌无为之辈,不如回家细细研读爷爷留下的书籍,或许能从中悟出正道。于是,他便折返家中。

回到家中,葛洪独居静室,整日闭门读书。从春至夏,秋去冬来,他对这些书籍时而觉得一目了然,可细细琢磨,却又陷入茫然;有些内容更是晦涩难懂,让他整日冥思苦想。

一日,雨后初晴,阳光暖煦,葛洪正在室内拥炉读书。一只蝇子受暖气蒸腾,奋力向窗外飞去,却一次次撞到窗纸上,无法脱身。郑思远见此,笑着对蝇子说:“你这小家伙真是愚笨,纸上哪有出路?在纸上乱撞,怎寻得到道?来,我给你指条明路。” 说着,他用手指在窗纸上戳了个洞,蝇子顺着洞口飞了出去。

葛洪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反复品味着郑思远的言语举动,似有一丝触动。他回想起郑思远多年来的言行,以及他与老葛仙翁的关系,突然想起郑思远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别号 ——“江南子”。葛洪心中一惊,莫非爷爷所说的 “道在江南”,指的就是郑思远?又想到,爷爷若将道传给了他,他作为爷爷的弟子,在辈分上也合乎情理。葛洪越想越觉得有理,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没错。

于是,葛洪急忙向郑思远跪下,说道:“弟子愚钝,竟不知恩师就在身边,还望恩师宽恕弟子的无知。” 郑思远微笑着扶起他,说道:“我受老仙翁之托,便是在等你今日的彻悟。” 说罢,郑思远将老葛仙翁所传的秘诀,一一传授给葛洪。

自此,葛洪潜心钻研丹砂,修真悟道,终于在罗浮山修成正果,飞升成仙。其求道之路,曲折而充满传奇色彩,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后人在追求真理与解脱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以上整理并改编自全真华山派闵智亭祖师记录故事)

葛洪祖师简介

基本信息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字: 稚川 。
  • 号: 抱朴子 。
  • 籍贯: 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
  • 生活年代: 283 年 —363 年 。

生平经历

  • 出身世家: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祖父曾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父亲葛悌曾为邵阳太守。但他 13 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 。
  • 拜师学艺: 葛洪约 16 岁时拜道士郑隐为师,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其一生影响很大。后又师事鲍靓,鲍靓器重他并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 。
  • 参与平乱与游历: 葛洪年轻时曾从吴兴太守顾秘平定石冰之乱,因战功被封为 “伏波将军”,但他无意功名利禄,不受封赏。后遇八王之乱,遂去广州避乱,并在期间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徐、豫、荆、襄、江、广诸州 。
  • 著书与隐居: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曾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后又增建东西北三庵。因从学者日众,其学说得以广泛传播 。

主要成就

  • 道教理论: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著有《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内篇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等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外篇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 。
  • 医药学贡献: 他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所著《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书中收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改变了以前救急药方的弊病。还最早提出 “疠气” 概念,记载了羌虫病、天花、狂犬病、结核病等多种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创立了多种急症治疗技术 。
  • 化学成就: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积累了丰富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应。他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在其著作中记载了大量炼丹方法和古代丹经丹法,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

后世影响

  • 学术思想: 葛洪的道教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道教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基础,其融合儒道的思想体系也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
  • 医药传承: 《肘后备急方》等医药著作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中的许多药方和治疗方法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为中医临床急救和疾病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
  • 文化影响: 葛洪的事迹和著作在民间广泛流传,他被尊为岭南医学鼻祖等,其形象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出现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进一步扩大了道教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