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课张力”满满!她用AI点燃英语教学“新引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课张力”满满!她用AI点燃英语教学“新引擎”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0GP7QV05169CDN.html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颠覆性的速度改变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AI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场教育革命中,不少教师勇立潮头,积极探索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的李向明副教授,便是这场教育变革中的先行者之一。

创新教学模式:从"内容生成"到"角色生成"

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信息大楼的5层多功能教室里,23名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围坐在一起,他们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在不同"身份"的海报前进行英文交流和表达。这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开启了学生"思维转换"的大门。

这正是李向明副教授新开设的全英文课程"学术故事英文表达"(Scientific Storytelling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的课堂现场。课程重心在于"用故事讲述学术"的表达艺术,通过融入故事化思维,帮助学生将抽象复杂的科研内容转化为易于理解、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述。

AI赋能教学:从"工具"到"机会"

在科学传播与教育创新的道路上,AIGC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驱动力。"学术故事英文表达"这门课程对AIGC赋能教学的探索,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

通过给AI输入不同的提示词(Prompt),课程指导学生巧妙地给AI赋予不同的身份,从不同的"角色"出发,生成学术写作的框架和线索,给自己的学术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AI还能够根据学生给出的提示词自动生成一些符合"调性要求"的参考段落和句子,供学生参考和借鉴。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写作负担,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一名物理学背景的学生利用AI让其以"科学实验助理"的身份出现在实验室,为实验数据提供实时分析;文学背景的学生则让AI模拟成为一个"敏锐的读者",为写作提供叙事建议。同时,AI模型还能够担任一位在具体领域"有经验的长者",从文学创作的视角为学生的科学写作提供叙事建议,增添故事性与感染力。

AI助力学术语言从刻板到鲜活

"学术故事英文写作"这门课程鼓励学生们用AI去改造自己的学术语言,不必拘泥于教科书式的严肃表达,给学术文章赋予"故事性"。考虑到学生可能涉及到学术语言使用场景的复杂性,课程传授的"Scientific Storytelling"其实就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的场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受众’能够有效接收到的"讯息"。

例如,在AI的帮助下,学生将原本论文中"气候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改写成"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这个源自古希腊神话的比喻一下子让学生们眼前一亮,也让他们在AI的帮助下开始思考,如何用比喻、文学修辞来打破科学"冷冰冰"的形象,将抽象的研究概念转化成生动的故事。

AI与教育共生的无限可能

尽管AI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AI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和成本投入,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他们可能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同时,AI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对传统的评估体系提出了挑战。

对于AI赋能教育的未来,"学术故事英文表达"课程用多元的考核方式表明了自身的开放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AI是一项有效工具,但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批判性思维也同样重要。

尽管AI的强大功能让人欣喜,但人文关怀也不应被抛弃。使用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获取知识,但它无法替代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现场互动与情感表达。真正的教育是学生能够学会与人相处、与自我相处,而不是一味依赖技术。

在"学术故事英文表达"这门课堂上,不论AI技术发展多先进,教学团队依然重视学生们面对面交流的时刻。他们相信,未来的教育不仅仅在于科技的发展,而在于如何用技术去实现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从最初的紧张逐渐转为兴奋,互相打气、表达,到最后每个人都表达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术故事英文写作"这门课程"别出心裁"的口语训练不仅仅是考察他们的英文表达程度,更希望他们在训练中意识到,以AI为代表的技术手段只是一门工具,创造力来自他们自身。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I技术将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谈到对AI在未来可能赋能教学的发展方向,李向明的眼里闪着光:"未来的课堂将更加多元化,也将更具包容性。但只要我们记得,技术需要为人而用,就不会偏离教育的初心。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关注AI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应用趋势,积极探索和实践AI赋能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保持初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