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丨找到了,牛郎织女的家,就在山东,这个小县城默默守护这份中国式浪漫上千年
七夕丨找到了,牛郎织女的家,就在山东,这个小县城默默守护这份中国式浪漫上千年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一天于鹊桥相会。这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传颂了千年,而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这个传说有了一个确定的地点。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区,因著名的沂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在沂源县东南部的燕崖镇,有一座大贤山,织女洞便坐落在大贤山东侧的山崖上,山下,沂河蜿蜒流淌,河对岸的村庄为牛郎官庄,村庄里至今仍保留着牛郎庙的遗址。远远望去,织女洞隔着沂河,与牛郎庙遥相对望,就好似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了一般。
“天上银河,地上沂河”古老的故事,在现实中找到了确切的位置,让人们更加愿意相信织女便是在此地下了凡间,与牛郎相识相恋。
图源/沂源县融媒体中心
追溯历史,牛郎、织女的说法最早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诗经·小雅·大东》篇中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此时,牵牛和织女还只是天上两个星星的名称。牵牛星在银河东边,织女星在银河西边,二者隔着银河遥相对望。
横屏观看 ▼
牵牛星、织女星隔河遥望
图源/图虫创意
大约在东汉时期,牵牛星和织女星有了拟人故事的雏形。在东汉组诗《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中,有一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但凡读过,多少都能被作者写出的不可相会之情触动。
从天文意义上来说,织女星七月最亮,到了八月,织女星逐渐暗淡,牵牛星慢慢亮起,七月和八月,永远不会相遇。对于浪漫多情的古人来说,爱情里的两个人,即便分隔再远,也终将重逢,哪怕只有一天。
图源/沂源县融媒体中心
魏晋时期,便有了牛郎织女渡银河相会的说法,不管是牛郎驾着马车飞渡,还是是织女划船过河……总之,想尽办法让两人相会。“鹊桥”之说,在南朝时出现。南朝梁代文学家庾肩吾在《七夕诗》中写道: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至此,喜鹊搭桥渡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大约在唐代被固定了下来。
右上方的是织女星,左下方的是牛郎星,中间为银河
图源/图虫创意
在沂源大贤山的织女洞中,矗立着两块石碑,分别为明朝万历七年和万历十五年重修织女洞时所立。碑文记载:“唐人闻个中札札叽声,以故织女名。”足以说明,织女洞由来已久。
织女洞 图源/沂源县融媒体中心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牛郎庙修建的时间要往后许多。沂河岸边的牛郎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300多年后,原有的牛郎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拆毁,从留存的大量石碑和三进院落规模来看,当年的牛郎庙,气势非凡。牛郎庙,是牛郎官庄的祠堂,居住在村子里的人,九成都有着和牛郎(孙守义)一样的姓氏:孙,他们笃信自己就是牛郎的后代。每到年节、七夕,孙氏族人都要在此祭祖,百年来都是如此。
上:牛郎庙正门
中:留存的石碑
下:俯瞰牛郎庙
图源/沂源县融媒体中心
沂河之水碧波粼粼,自南方逶迤而来,在大贤山脚下曲折流淌,一路向北。沂河东西两岸,牛郎庙与织女洞隔河相望,宛若星河两侧遥不可及的牵牛与织女星。这自然的布局与那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不谋而合, 让人不禁联想到明万历年间石碑上那句引人深思的铭文:“对岸并起牛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矣。”
在织女洞之巅,山峦环抱之中,生长着一株苍劲的古银杏,它的树冠高耸入云。这棵树与其他银杏树不同,似乎与古老的神话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传,王母娘娘因眷恋身在大贤山的女儿,常常哀伤落泪,她的泪水落在了银杏树旁的岩石之上,顿时一股清泉涌流而出,后人便称之为“织女泉”;王母的泪珠落在了银杏的叶片上,这棵树有两成多的银杏果长在了叶片上,被人们叫做“爱情果”。
织女泉、叶籽银杏树 图源/沂源县融媒体中心
2007年8月,中国民俗学会授予沂源县为“牛郎织女传说之乡”。2008年,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好的传说在沂源扎根,亦深深印在了沂源人的心里,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成了这份珍贵文化遗产最为虔诚的传承人,一代又一代给后人讲述这动听的故事。
因着这动人的故事,沂源大贤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浪漫的气息,也让我们,让后世人在听故事的时候,有地可寻。
图源/沂源县融媒体中心
参考资料:
[1] 为什么说山东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
[2] CCTV10《沂源牛郎织女寻踪》
[3] 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以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的探讨
[4] 七夕 | 探访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山东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