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活到70岁的12位帝王,有5位活过80,勤勉一生
历史上活到70岁的12位帝王,有5位活过80,勤勉一生
在中国古代,由于生活水平低下及医学不发达等原因,人均寿命只有40岁。所以自古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能活到七十岁堪称高寿,但在皇帝中,活到七十岁以上却有12人,其中五位甚至活到了80岁以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活到70十岁以上的12位帝王是哪些人。
活到80岁以上的5位帝王
1.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年龄85岁。
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昵呼阿练,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他出生的这一年,刘宋政权完成了全境范围的户籍统计。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在位48年,享年86岁,是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皇帝,仅次于乾隆。
萧衍集才华于一身,能弹能唱,能吟能画,能书能写,还是围棋高手,佛道大家,国学大师,在现代一定是大。萧衍在和萧鸾等人商议时,表示反对废立皇帝,认为此事不可轻率从事。但他赞同萧鸾的看法,认为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且占据荆州,只要用高官厚禄引诱其身边的无能之辈卞白龙和另一人,随王就会回来。萧鸾废杀萧昭业后,拥萧衍为帝。
2.武周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年龄81岁。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她出生于公元624年,逝世于公元705年,祖籍并州文水县,出生地为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她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标准的女皇帝。智谋过人,多权略,重视人才,是一位有所建树的女帝。
3.吴越王钱镠(852年~932年),年龄80岁。
钱镠,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是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他年轻时曾从事私盐贩卖,后来参军,成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随着时间的推移,钱镠逐渐升至掌管一州的职位。
在唐乾符年间,钱镠侍奉董昌,担任部校,并在后来的动乱中崭露头角。887年,董昌被任命为越州、杭州刺史,不久后遭遇挑战,钱镠则攻破常州并迎接周宝到杭州,但周宝不久病逝。杜棱攻取镇海军治所,钱镠逐走刘浩并俘获薛朗。次年,钱镠处死薛朗以祭奠周宝,并击破徐约,被唐昭宗任命为杭州防御使。
钱镠在淮南、浙西一带与杨行密、孙儒等人进行了多年的混战。最终,杨行密杀死了孙儒,占领了淮南道,并夺取了浙江西道的润州、常州。苏州则被钱镠占据。此外,钱镠还收编了孙儒的部分部下。
4.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3日-1187年11月9日),年龄80岁。
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不仅在政治上展现出了精明的权谋手段,而且在艺术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尤为突出,擅长真、行、草书,其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然而,赵构在位期间也经历了诸多争议和挑战。他曾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并与秦桧等人制造了岳飞父子的冤案,最终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此外,赵构在个人生活上也面临困境,亲子早夭,自己又因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为了延续南宋的国祚,他只能选择养子作为继承人。
5.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又称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年龄88岁。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人口和GDP位居世界第一,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
此外,乾隆皇帝的6次巡视江南,主要是为了笼络江南地区的士绅阶层,稳定清朝的基本盘。这次巡视对清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今天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活到70岁的11位帝王
1.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年龄70岁。
孙权,字仲谋,孙坚的次子,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孙权的早年生活并不容易,他在父亲遇刺后继位为江东之主,那时他还十分年轻。然而,他很快展现出了超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功地稳定了江东的局势,并逐渐扩大了孙吴的势力范围。
2.后燕慕容垂(约326年~396年6月2日),年龄70岁。
慕容垂,他在公元386年在中山称帝,成功复国,史称后燕。在前燕时,慕容垂屡立战功,但因受到当政的慕容评排挤而被迫出走前秦。在前秦,他受到了苻坚的赏识,并在淝水之战后乘机而起,建立了后燕。立国后,他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战,先后收复了关东各地,攻灭翟魏,消灭西燕,将后燕推向了巅峰。他的统治时期,后燕达到了鼎盛,成为十六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
3.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年龄77岁。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一位重要皇帝,他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窦德妃,因此他也被称为李三郎。
李隆基在位期间,有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例如,他在中枢政治斗争中启用和罢免了一些大臣,如张九龄和李林甫。这些人事更替与开元十四年(726)宇文融等与张说的斗争是一脉相承的。这次斗争的结果是张说被唐玄宗罢相,宇文融则被贬为外州刺史。唐玄宗在张说之后启用张九龄,是因为他想用“那些既有文学才华,又有政治才能的人来执掌朝政”。
此外,李隆基的爱情生活也备受关注。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被写成了戏剧作品,如京剧《贵妃醉酒》。他们的爱情故事备受后人批评,因为杨贵妃的前夫李瑁还活着。
4.楚王马殷(852-930) ,年龄78岁。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楚国的创始人。他早年以木匠为业,后因黄巢之乱投身于孙儒与刘建锋的大军之中,成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宁三年(896年),刘建锋被杀后,马殷被推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并被唐朝任命为湖南留后、判湖南军府事,迁武安军节度使。开平元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四年,加天策上将军,尚书令。天成二年(927年),后唐封其为南楚国王。在位期间,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策略,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动对外交战。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使得湖南经济得以繁荣。
5.前蜀王王建(公元847年—918年),年龄71岁。
前蜀王王建是唐朝末年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天复三年(903年),王建被封为蜀王。然而,随着唐朝的灭亡,王建因为对后梁的不满而决定自立为帝,他选择在成都建立自己的国家,国号为蜀,这个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前蜀”。
王建的崛起并非偶然,他在被封为蜀王之后,就开始了他对权力的追求。他在成都建立了行台,并在天佑三年(906年)正式宣布建立“前蜀”。他的这一举动标志着他对唐朝的彻底背离,也标志着他对自己新王朝的建立。
王建的统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他的领导下,“前蜀”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国度。他的政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他的勇气和决断力也为人们所称赞。尽管他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但他对“前蜀”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6.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龄79岁。
忽必烈(1215年-1294年),是蒙古族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元朝的创建者。在他的统治下,南宋于1276年灭亡,随后忽必烈召见了龙虎山第36代天师张宗演及其门徒,其中包括28岁的张留孙。此外,西方商人马可波罗在父亲和叔叔的带领下,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最终抵达了中国,并成为忽必烈宫廷的人质,亲眼目睹并参与了忽必烈与南宋之间的战争。
7.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年龄70岁。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时间为1368年至1398年。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年时期生活艰辛,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并改名为元璋。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并最终成功建立明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在位期间,朱元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以及简化城隍庙的等级制度等。
朱元璋早年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困苦。然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渐在红巾军起义中崭露头角,并最终成为了元帅。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使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于1368年夺得天下,建立了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