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东河头村: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东河头村: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 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0963101_121117447

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英德九龙镇河头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为抓手,着力推动村庄清洁、农房风貌提升、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等行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强化生活垃圾治理、提升农房风貌、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旅游”模式……近年来,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着力于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提升、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激活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和美乡村运营机制。河头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河头村航拍

强化生活垃圾治理

让村庄更整洁

“以前的垃圾桶不带垃圾收集亭,经过日晒雨淋,很多垃圾桶标识不清楚,有些用久了还没有桶盖。天气热的时候,垃圾散发的气味非常刺鼻。”河头村村民许某曾对村干部提过意见。以往垃圾桶一般散乱分布在乡村的大路两侧、房前屋后,往往存在垃圾投放不定点、垃圾清运不及时、桶盖关合不到位问题,腐烂物、高温滋生蚊蝇、桶满垃圾散落等造成二次污染,甚至垃圾桶的摆放位置也容易引发邻里纠纷。


河头村新设置的垃圾存放点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为有效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题,九龙镇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对在册276个自然村创新实施“撤桶”行动,建立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制度——垃圾桶由分散摆放改为统一集中放置分类垃圾桶,在全镇农村开展“村内垃圾桶换新装”“垃圾定点放定时运”工作,形成“各户自行收集、村定点集中投放、镇定时清运、县及时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径。目前,河头村全村共设置了分类垃圾桶80个。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也有部分村民不能理解,认为集中投放不方便。为此,村干部主动上门与村民沟通,说明垃圾定点集中投放的好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通过试行,村民发现,扔垃圾并没有更多麻烦,反而房前屋后的蚊子苍蝇少了,家里也不需要使用杀虫药了。一些曾经反对的村民转变了观念,不但自己将垃圾严格放到指定位置,还积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带动周边邻居支持这项工作。

不仅如此,河头村还将“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写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实行村民积分、以分换物等措施,引导村民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推动垃圾精准投放。

同时,为解决部分群众提出“垃圾存放点距离较远”的问题,河头村除了及时调整村内垃圾清运路线以外,还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鼓励村民将整理好的垃圾以方便袋、编织袋、自制垃圾桶等形式放置在各自门前,确保包装不漏污水、不扬尘土、简单分类、摆放整齐;再由各家各户根据家庭垃圾承载量(一般1袋或1桶)将垃圾转移到村垃圾桶集中放置点,待运输车将垃圾清运后,对垃圾放置点进行卫生清扫,做到垃圾不超期储存,站点无异味。

提升农房风貌

让村庄更绿美

青山绿水间风格统一的建筑群、街道两旁的绿植生机勃勃、庭院干净整洁……这是河头村大围组如今的样子。

“政府部门帮我们设计和施工,把房子外立面装修得很有韵味,外出务工的乡亲们看了都说想搬回来住。”看着自家房屋换上“新衣”,不少村民喜笑颜开。


河头村“传统归一”的中式村落格局

近年来,在九龙镇党委的指导下,河头村着力于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和乡村文化空间营造行动融合建设,建立“传统归一”的中式村落格局,同步建成了一批绿化亮化、村道巷道硬底化、污水处理设施等民生项目,并按照村民的生活需求,在村庄范围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休憩亭、家风家训宣传长廊、小公园等多种乡村文化空间,乡村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2023年,河头村充分调动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内生动力和主人翁精神,鼓励村民合理规划、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村闲置广场,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小菜园、小公园、小花园等小生态板块,在整洁村、示范村的标准上进一步点缀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共建有约50处“四小园”,面积约3500平方米。

今年以来,河头村大力开展“同心共植示范林,乡村绿化我先行”活动,充分利用“四旁”“五边”,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动员社会力量100余人参与种植了 300余株桂花树。

河头村党总支书记许德生表示,绿美村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头村计划按照村庄特色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组织村民开展见缝插绿、见空补绿行动,进一步构建“林和居相依、林和人相融”的高品质村庄绿美环境,努力提高村庄绿化经济效益,协同推进绿色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旅游”模式

让村庄更文明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河头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成功引资3亿元打造峰林小镇景区,全力打造**“旅游业+生态农业”**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开展“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旅游服务者”的“三变”改革,让村民直接参与旅游及种植产业项目,实现了生态、资源、当地劳动力等价值最大化,带动当地村民稳步奔小康。


在位于河头村九龙峰林晓镇景区举行的“二月二”美食旅游文化节,一景区3.8万元拍下英德史上最大豆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九龙镇党委书记陈合说,不仅要让村民“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通过深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本村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旅游”,内外合力构建乡风文明,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持续擦亮河头村的这块“金字招牌”。

随着旅游业兴旺发达,游客接连“抛”出的“诉求清单”越来越多:民宿附近没有药店,应该上哪购买药品?景区周边有没有电动自行车专属的停车位?一份份“诉求清单”,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咨询,其背后却“藏”着河头村的形象与游客的游玩体验。

为尽量解决这些“诉求”,河头村委与景区共同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在周末和节假日期间,为骤增的游客提供各类服务。如向来往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单、精品路线推荐图,宣传文明旅游知识,引导广大游客爱护环境、保护设施、文明出行,同时协助清除景区垃圾,及时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志愿队还在景区附近张贴志愿服务电话号码,方便解决游客初来乍到的各类问题。

与此同时,河头村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共建机制,坚持以文塑旅,将“九龙豆腐”“九龙桑芽菜”等特色产品元素纳入村庄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培育休闲、康养、研学、服务等旅游业态。结合本地民俗文化中的“荷花节”“丰收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深挖传统农耕文化,将提升农村精神风貌融入其中,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通过打造省级文明实践示范点,统筹好文明实践积分超市、直播带货平台、精品研学等资源,推动文化与农旅产业融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