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善食五谷滋五脏
五谷为养——善食五谷滋五脏
“五谷为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最早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古人认为五谷是滋养身体的基础,其他食物如五果、五畜、五菜则作为补充。从古至今,五谷在我们的饮食和养生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五谷”种类
“五谷”在古代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稻。由于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所以早期的“五谷”概念中没有稻。
“五谷”养“五脏”
以餐桌上最常见的小米、小麦、大米、大豆、高粱为例,介绍它们如何滋养五脏,以及一些常见的养生食谱。
小麦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小麦味甘,性平,入心经,具有养心安神、除烦去燥、补心气、养心血的功效,能缓解心神不宁、心血不足、心悸不安、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等症状。
滋补吃法:
取带皮的小麦熬粥有助于消除烦躁情绪,女性在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购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高粱养肝
高粱被誉为“五谷之精,百谷之长”。高粱性味甘,温、涩,入脾、胃二经。它有养肝益胃、润肺清热、消积止泄、止汗利尿、和胃安眠的功效,用于胃热、消渴、痢疾、小便淋涩、肺阴不足、肺结核骨蒸盗汗、阳盛阴虚、失眠等症。
滋补吃法:
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有收敛止泻的功效,也可制成高粱馒头、高粱面条。
小米养脾
小米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五谷之首”。小米性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它有除热解毒、健胃消食、温阳脾胃、改善睡眠等功效,用于反胃呕吐、消化不良、体虚低热、腹胀腹泻、失眠多梦等。它还有滋阴养血、美容美颜的功效。
滋补吃法:
小米100克,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加适量红糖,米熟后食用。用于体弱者补益或产后气血不足的调补;小米100克,怀山药30克,大枣5枚,红糖30克,共煮粥食用。可健脾胃、益气血。
大米养肺
大米被誉为“粮中珍品”,主要包括籼米、粳米和糯米。大米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它有滋阴润肺、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和五脏、通血脉、除烦渴的功效,用于滋阴、止泻、胸腹疼痛等。
滋补吃法:
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可用于清肺热、止咳。
黑豆养肾
大豆之中的黑豆被誉为“肾之谷”。黑豆性味甘平,入肾、脾经,有解表清热、养血平肝、补肾壮阴、补虚黑发等功效,用于祛风除热、调中下气、解毒利尿,有效地缓解尿频、腰酸、女性白带异常及下腹部阴冷等症状。
滋补吃法:
可以将黑豆泡发后打制成豆浆饮用,或将黑豆煮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