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效阅读,5个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效阅读,5个方法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5A0837H00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做到高效阅读?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凯瑟琳·麦克沃特在其畅销数十年的经典著作《高效阅读》中,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关于阅读,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烦恼?

  • 一准备读书就变得漫不经心,很难集中精力;
  • 很不容易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却什么都不记得了;
  • 遇到大段大段的文字时会很烦躁,偶尔有复杂的长句要看好几遍才能看懂;
  • 阅读枯燥的文件、资料、数据报表时,完全抓不住重点。

我们都知道“开卷有益”,尤其是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业、职场甚至是人生是否成功。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正在一步步蚕食着我们的阅读能力。到底该如何做到高效阅读呢?

什么是高效阅读?

关于“高效阅读”,很多人都有个误区是认为读得越快越好。但真正的高效阅读是一种综合阅读能力,包括效率、灵活性、批判性思维等多重因素,绝不是只强调阅读速度那么简单。

高效率

阅读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阅读量。真正的高效率指的是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充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你在1小时内阅读了一篇12页的文章,但只记住了60%的内容,那么你的阅读效率其实并不高。

灵活性

速度和理解是高效阅读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一个增加,另一个就会减少。灵活性就是针对不同性质的阅读材料,始终使二者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例如同样是阅读,读报纸和读教科书就不一样。读报纸速度可以更快,理解的可以更少,但读教科书时就需要更慢一些,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要更多一些。

主动性

在作者眼中,一般的阅读者如果没有经过刻意练习,其实都是被动的阅读者。这样的人总是会直接“打开书—阅读—合上书”,不会在阅读中思考,而是无条件地接受书中的观点。与之相反的就是主动阅读者,阅读有了主动性才能达到高效。

批判性思维

作者说,高效阅读者都是批判型的阅读者。我们很多人在阅读中都有个潜在的“迷信”,认为所有印刷出来的东西都是真的,这种思维会大大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作者提倡在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一词并不意味着消极或挑剔,而是一种好奇、质疑和开放的心态,这样会大大提高你的甄别能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理解深度。

如何培养高效阅读能力?

如果你真正了解了什么是“高效阅读”,那么接下来就介绍5个书中提升阅读效率的重要方法。

1.预习

预习就像是开车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之前看一下地图,是一种让自己快速熟悉材料结构和内容的方法,能让你读得更快,也更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预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 读标题。标题就是“标签”,它确定了整个主题或主旨。
  • 阅读引言或开头的段落。这些都是作者解释主题、概述想法的地方,可以帮你提供一些思考方向,一定要重视起来。另外,如果引言很长,那就只读前两三段即可。
  • 读每个黑体字标题。就像文章题目一样,每个小标题也是一个“标签”,它代表了阅读材料的每一个重要观点,相当于为你提供了一个大纲。
  • 注意表格或图形,并阅读它们的说明文字。表格或图形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一般会强调重要的观点,或者让一些重要信息变得一目了然,所以在预习中阅读它们也很重要。
  • 阅读最后一段或总结。很多阅读材料会在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和拔高,在预习中阅读它们会帮你进一步加深对主题和重点内容的了解。

2.提出引导问题

阅读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阅读材料,你都应该在读之前明确自己的目的。有些阅读目的很清晰,例如学生阅读是为了学习、巩固知识以应对考试,老板阅读报表是为了掌握公司经营情况等。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研究和写作等活动,就要通过“提出引导问题”的方法来明确阅读目的。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根据文章题目来提出问题。

3.快速确定主题

“擒贼先擒王”,高效阅读也是这样,要快速抓住主题。阅读材料是由一个个段落组成的,文章主题就隐藏在每个段落之中。而确定主题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寻找“主题句”。所谓“主题句”就是最清晰地陈述主要观点的句子,这个句子一般有三个位置:首句、末句或者段落中间。

4.确定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快速确定主题后,为了加深理解,我们需要掌握支撑主题的观点。作者建议,需要深度理解的材料,例如教科书、文献、公司年报等等,我们可以边读边记。这样做不但加深印象,还有利于过后的复习。按照什么逻辑来记笔记呢?就按照每个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记录。作者给出了6中常见的组织观点的模式:(1)时间顺序;(2)定义;(3)分类;(4)比较—对比;(5)因果;(6)枚举。

5.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

在阅读时建立批判性思维,是作者在本书中强调非常多的一个观点。作者主张,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要有一种好奇、质疑和开放的心态。第一,我们不能过于“迷信”文字,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你正在阅读的文字都是正确的。第二,在阅读中保持警惕,始终关注作者表达观点的动机、论述观点的论据以及用词的情绪倾向等。第三,通过问问题来培养一种质疑的思维模式。

不同类型资料的阅读技巧

作者说,一个高效阅读者一定是灵活而有策略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资料类型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1.短文和文章

短文和文章一般都是作者对某一主题的个人观点,是以主观视角去介绍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文章的主题观点一般也很鲜明,结构也比较固定。所以最重要的阅读技巧是弄清结构、抓住主题。一般结构是:标题—引言—中心思想句—正文—总结或结论。

如果你想快速阅读短文和文章,就要通过“标题”和“中心思想句”迅速抓住文章主题,然后再带着主题思想去阅读正文就可以了。

2.视觉化图表

视觉化图表通常包含在教科书、资料和课堂讲座中,它主要有两个作用:(1)澄清复杂的信息;(2)帮助你解释信息。但是,很多人阅读表格却很吃力。本书提供了针对性的阅读策略:

  • 仔细阅读标题和说明文字。这相当于快速了解图表的主题,让你对它的内容有个定位。
  • 确定图表的结构。如果是表格,注意每一栏的标题;如果是图形,注意横轴和纵轴上标注的文字。
  • 确定图表里的所有变量。例如时间、数量、速度等,帮助你系统把握图表内容。
  • 阅读所有注脚并识别图表的出处。注脚一般会说明数据是如何收集的,而识别出处则有助于评估数据的可靠性。
  • 做简短的总结笔记。写作会使你头脑中的想法具体化,会让你对图表有更深的理解,而笔记会在你复习的时候非常有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遇到包含大量信息和多种颜色的图表感觉无从下手时,一定要先阅读标题和说明文字,然后每次只关注一个元素(某种颜色、变量、线条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图表的细节。

3.网络资源

如今,网络上的信息是我们日常阅读的重头戏,但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这也是作者着重强调要批判地去阅读的内容。

  • 重点考虑作者的目的。例如作者的目的是“带货”,那么你要思考他的带货经验、可信度和商品质量等问题;如果作者的目的是要说服你接受某个观点,那么你要考虑这个观点与主流价值观是否冲突,对你的生活有没有益处等等,而不是盲目地接受。
  • 区分事实和意见。事实是客观的,但意见却是主观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区分。
  • 识别偏见。偏见是作者对某一观点的偏爱、倾向,如果一个作者站在一个有争议问题的一边而不承认相反的观点,他就是有偏见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