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济南!跟着董宇辉打卡灵岩寺
这一站,济南!跟着董宇辉打卡灵岩寺
跟随董宇辉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山东济南的灵岩寺。这座始建于东晋时期的古刹,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千年古刹,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携手董宇辉已漫步于明水古城
细品那泉水叮咚
又沉醉于山东博物馆
目睹文化和艺术的瑰宝熠熠生辉
今天精彩继续
这里,古木参天,石刻巍峨
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
一句古语道尽灵岩的非凡魅力
准备好,与我们一起
体验一场文化与自然交织的梦幻之旅!
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
建于东晋时期
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唐代起就与
浙江天台国清寺
湖北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
并称天下“四大名刹"
灵岩寺所处的方山是泰山山脉的延续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也称
“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
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
御碑崖-碑林
一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乾隆皇帝亲题的御碑崖。是乾隆皇帝南巡期间多次来到灵岩寺时留下的赞美灵岩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诗篇。
进入碑林,1277块碑刻密密麻麻,从隋唐到明清,就像是时间的长廊,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每一块碑石背后跳动的文化脉搏。
海内第一名塑
踏入古刹深处,千佛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殿内的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是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那些距今800余年的罗汉泥塑,活灵活现,精巧绝伦。它们形态各异,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中国泥塑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流连忘返。
千年古建-辟支塔
灵岩寺标志性建筑之一的辟支塔,整座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难怪宋代文学家曾巩也连连称赞留下“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的绝美诗句。
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经反复考察,已知现存之塔是于宋代淳化五年,也就是公元994年重建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十二檐的楼阁式砖砌建筑。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让人在赞叹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
辟支塔浮雕
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
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
当你穿过千佛殿,辟支塔就会赫然出现在你眼前。它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屹立在群山翠绿之中,等待着每一位旅人的探寻和敬仰。
游戏取景地-墓塔林
墓塔林位于灵岩寺的西崖,是唐代以来埋葬灵岩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场所。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故称为“墓塔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为我国第二大墓塔群。
墓塔的形制多样,造型古朴、雕工精细,一般墓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多呈方形或圆形,雕刻成莲瓣式,金刚力士顶托,多至数层。
有的做成须弥座式,塔身一般较高大,有圆形、长方形、钟形等,每个上面皆刻师僧之名和年号。
塔顶一般呈长方形,雕刻着莲华瓣的复钵和圆形相轮,上置宝瓶或相轮式宝尖。
墓塔绝大多数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5年)是灵岩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在这趟穿越古今的旅程尾声
在“柿柿如意”树前留下对未来的期待
让我们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文化行囊
继续在生活中探索、发现
期待下一次更加精彩的文化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