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乙肝肝硬化可以逆转吗?
健康科普丨乙肝肝硬化可以逆转吗?
乙肝肝硬化是许多患者最担心的疾病进展,一旦确诊,是否就意味着无药可治?事实上,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肝硬化不仅能够得到控制,甚至可以实现逆转。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
门诊常常遇到,很多乙肝患者平时没什么问题,而不予重视,等到出现不舒服时就诊,已处于肝硬化期,这时候患者往往会认为无药可治,失去信心。肝硬化治疗效果好吗?是否可以逆转呢?
一般来说,出现转氨酶升高说明有肝细胞的破坏,也就是出现了肝炎活动。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免疫激活后会引起肝脏慢性损伤,反复肝炎活动,肝脏会自我修复,纤维组织增生出现肝纤维化,就像伤口结疤一样。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原有肝脏结构破坏形成假小叶,出现肝硬化,早期肝硬化肝功能可代偿,晚期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各种并发症。
肝硬化怎么诊断
无创方法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不高,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肝生物化学指标(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等)、凝血功能指标(尤其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肝纤四项(如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胶原)、CTP评分、MELD评分和吲哚菁绿清除率等来判断有无肝硬化。肝弹性成像简单方便且无创,排除干扰因素后结果较准确,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检测肝纤维化。此外,影像学如超声/CT/MRI可以用于肝硬化的评估。
有创方法
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镜下发现纤维再生结节、假小叶形成,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难以普遍采用。
治疗可以逆转肝硬化吗
既往认为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而一旦假小叶形成,即发生肝硬化则病变不再可逆,尤其进入失代偿期后病情逐渐加重,难以再回到代偿期。然而,多个临床研究证实,经过病因治疗后,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逆转至代偿期,并长时间保持稳定,即肝硬化的再代偿。
《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指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抑制和去除病因的基础上,治疗后腹水消退(不使用利尿剂)、肝性脑病不发作(不使用乳果糖或利福昔明)、至少 12 个月无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再发生,以及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持续稳定,称之为再代偿。
病因治疗也就是抗病毒治疗是逆转的关键!指南针对肝硬化患者,推荐口服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长期抗病毒治疗;针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还可选择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需严密监测。
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经过48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CTP评分下降2.4分,MELD下降2.8分。韩国一项研究发现,恩替卡韦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52例)和验证队列(159例)中分别有57.2%和66.7%发生再代偿(定义为CTP降低到5分)。
总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乙肝患者在规范抗病毒治疗后可发生纤维化逆转,纤维化阶段降期,早期代偿期肝硬化可逆转,甚至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也可逆转为“再代偿”。
所以,乙肝患者即使是肝硬化,也不应该丧失信心,明天会是光明的。一定要坚持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肝硬化程度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且进一步发展至肝癌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