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英明决策:统一中国与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始皇的英明决策:统一中国与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施的一系列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不仅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制度和措施不仅使中国在封建制度下领先世界一千年,而且为后世诸多朝代奠定了现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基础。
两千多年前,当今天的欧洲强国如英国和法国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中国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开创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可以说,秦朝的制度在当时已经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直到一千五百多年后,欧洲才正式进入封建王朝时期。
秦始皇的一大伟绩便是统一中国,使中国在封建制度下领先世界一千年。在那个分封制根深蒂固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成就极具开创性。
此外,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中某些方面的益处至今仍在惠及中国人民。即使秦始皇受到再多的批评,这一点也无人否认。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中国才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始终致力于统一,成就了今天幅员辽阔的国家。
废除分封制度,设立郡县制度
提到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最令人瞩目的是他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郡县制。
众所周知,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西周向东周过渡期间,诸侯因保护周天子有功而受到重赏。由此,诸侯王的权力逐渐增强,周天子对天下的控制力则不断削弱。
这一现象最终使周天子逐渐沦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实际权力却被各路诸侯掌控。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小朝廷,国内事务完全由诸侯王决定。各国之间为了争夺更多领土,相互攻伐,数百个国家逐渐被兼并为几个主要的强大诸侯国。
此外,分封制度不仅仅是周天子自上而下实行的,在各诸侯国内部也同样推行。这种制度往往会使得诸侯国中的权臣逐渐凌驾于诸侯王之上,甚至取而代之。例如,著名的“田氏代齐”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此外秦始皇亲身经历了吕不韦试图夺权的事件,深知分封制度的弊端。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展,这种制度会愈发容易导致君主权力的分散。
因此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迫切需要一种制度来弥补分封制无法实现中央集权的缺陷,以适用于这个全新的大一统王朝。所有大臣和官吏都必须听从他的领导,不再会发生春秋战国时期那种诸侯割据、天子被架空的局面。
此时,廷尉李斯挺身而出,向秦始皇进献了他所构想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决定废除分封制,并任命李斯为丞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之后,秦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改革,秦始皇将全国划分为四十多个郡县。这些郡县并非地方行政长官的封地,而是直接归属于秦始皇,地方行政长官仅负责管理职务。
此外,每个郡县的行政事务也并非由一人独揽。为防止地方官员过于专权,秦始皇在各郡县设置了至少三名行政长官,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相互制衡。
而在郡县制度中还设置了乡、里等基层行政单位,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没错,这正是省、市、县行政区划的早期形式,并在此后两千多年间不断沿用,为后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统一具体制度的改革
政治制度固然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保障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秦始皇当时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尽管六国已然统一,但在过去的数百年中,各个国家各自为政,体制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尽管秦始皇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但由于各地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重要基础条件上存在差异,这使得政策在各地的推行变得困难。
此外,各地文字的差异还容易引发叛乱。毕竟,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并未对六国的宗室痛下杀手,他们依然怀有复国之心。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李斯提出了“书同文字”的建议。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提议,指示李斯创制一种全新的字体——小篆,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随后,为了方便官吏的日常书写,隶书应运而生,并同样成为官方通用文字。
除了这两方面,过去六国在度、量、衡单位上的换算各有各的标准,缺乏统一性。因此,李斯还建议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这不仅能方便百姓的日常生活,还能让官吏在征税时更加便利。
统一度量衡不仅是秦始皇彰显皇权威严的具体体现,更能巩固皇权,一举多得。秦始皇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这项法令便逐步推行下去。
文字和度量衡已实现统一,接下来需要整合经济中的关键部分——货币。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前,各国各自使用不同的货币,虽然彼此间有商业往来,但货币不通用,极为不便,就如同现在每个国家拥有自己的货币一样。
然而,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也意识到这样非常不便,且不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于是,他下令统一货币,除了金银这些自古以来共同使用的货币外,还设立了铜制货币“秦半两”进行流通。
此外,秦始皇将铸币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严密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将经济纳入了他的中央集权体系。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李斯还留意到交通方面的问题。在全国统一之前,各国的道路宽度并不一致,这就导致了一辆车在一个国家可以顺畅通行,而到了另一个国家却可能磕磕绊绊,行路艰难。
如此一来,不仅日常交通受到影响,甚至对军事行动也产生了不利影响。秦朝时期,战车作战已经十分普遍,一旦地方有人起兵造反,中央派遣军队前往镇压时,由于道路问题会浪费大量时间,这显然不利于维持稳定。
因此,李斯提议秦始皇对全国的道路和车轮间距进行统一。这不仅能带来便利和安全,还可以增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联通。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秦朝正式确立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和道路宽度的官方标准。正因秦始皇在这些方面实现了统一,为后世诸多朝代奠定了现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基础。自汉朝继承秦制后,中国的社会制度便领先于世界上千年。
现在,人们常常望着欧洲那一个个零散的国家,感叹幸好当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否则,我们今天也会像欧洲人一样,每到一个国家就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学习起来极为困难。然而,秦始皇留给我们的可不仅仅是统一的文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