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都在‘‘减员增效’’,减的是什么员,增的又是什么效?
企业都在‘‘减员增效’’,减的是什么员,增的又是什么效?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和效率考验。在这种背景下,“减员增效”已成为许多企业采取的一种管理策略。减员增效的目标看似简单,通过裁减冗余人员,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真正实施减员增效并非易事。减的到底是什么员工,增的又是什么效益?企业在推进减员增效过程中,必须明确方向,掌握策略,否则很容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减员增效的“减员”并不意味着要大刀阔斧地裁员。 目前的“减员”,应该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形势,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
具体来说,真正应该被裁减的人员有:业务能力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员工;工作效率长期偏低,资质有限的员工;违反企业纪律,态度不端正的员工;部门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冗余人员。
相反,企业核心骨干、业务能手、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都应该充分留用。盲目裁员不仅难以达到增效目标,反而可能导致企业“好员工”流失,核心竞争力下降。减员增效的人员调整必须立足企业发展战略,优化人才结构。
增效才是减员增效的关键所在。单纯依靠裁员是难以实现持续增效的。真正的增效应该依靠提升在岗员工的能力素质、工作效率等正面手段来实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工作支持、文化建设等方式,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员工能力与企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达成匹配,从而真正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支持,让员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富有价值的工作中,避免重复低效工作,也是持续增效的关键。
减员增效虽有必要,但也需要慎重对待。具体执行中,企业必须注意遵守劳动法规和企业制度,关注被裁减员工的福利和权益,采取人性化、适度的方式进行处置,而不能片面追求效率最大化。
对真需要裁减的员工,可以采取内部轮岗、提前预警、帮助再就业等方式,逐步实施人员优化,而不是“雷霆行动”式的集体裁员,避免造成员工心理和生活的剧烈冲击。
同时,对留任员工的培训支持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提效太快,给员工合理的上手时间。这有助于留任员工更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实现真正的增效。
减员增效不能成为一种固定模式,而是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策略。
例如,处于转型期的企业,可能需要大量引入新的人才和技能,进行战略性人员补充,这时就不宜过度减员;而市场份额稳定的成熟企业,可以适当控制人员扩张规模,进行内部提效。
减员增效的幅度也需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来定,增长型企业可以适当保留一定人员冗余空间,而成熟企业则可以适当压缩这部分冗余,优化人员配置。
部分企业实施大规模裁员也是出于对股东或投资者的短期业绩承诺。这种仅凭季度业绩指标而进行的盲目裁员,几乎很难达到真正的增效目的,反而可能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
减员增效需要基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进行人才规划和布局。具体人员调整也需要分阶段实施,给企业留出平稳过渡的时间。同时,考核增效成效时,也需要更多关注员工能力提升、队伍建设的长远指标,而不只是短期业绩。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减员增效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企业士气低落、优秀员工流失。
因此,在减员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关注员工情绪,通过心理辅导和文化建设维护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对实施裁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部门,可以先行加强正面引导,使员工明确企业整体发展需要。
同时,需要重点留住和鼓励公司忠诚员工和积极分子,让他们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这对企业取得减员增效的最终目标十分重要。
减员过程中,留任员工也会产生心理不安全感。这时,企业需要高度关注文化建设,充分传播企业价值观,树立员工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管理层需要走近一线员工,通过有效沟通,使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和减员必要性产生认同感。同时,要加强员工关爱,举办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这可以让员工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内心感到自己仍被企业需要和重视,从而保持工作热情,真正实现增效。
在减员环境下,员工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这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致因压力过大而下降。
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让员工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相应回报。另一方面,要增加非经济激励措施,如通过表彰、晋升、股权激励等方式,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需求。
同时,要关注工作与生活平衡,给员工留出合理时间减压和放松,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
企业还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减员增效过程中,也要关注被裁减员工的权益和感受。
对真正不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在裁减时应该提供合理补偿,帮助其接受新的就业方向。对于条件良好的离去员工,还可以保留一定回聘机会。这些举措都可以帮助被裁员工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转变,并维护企业作为负责任企业的形象。
当前疫情频发的不确定环境下,许多企业面临困境。这时企业需要审时度势,灵活调整减员增效策略。
例如,可以采取轮流休假、临时减薪等更温和的办法,而不是大规模裁员;同时,也可以把握机遇,发掘新的业务增长点,适当引入相关人才储备实力。只有与外部环境变化保持同步,减员增效才能在新环境下实现效果。
减员增效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而不是互相对立。
企业需要与员工保持良好沟通,使员工认同公司发展战略和减员的必要性。同时,也要关心员工职业发展,通过培训、轮岗等举措,提高其适应能力。只有当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实现良性互动,减员增效才能取得持久效果。
减员增效看似简单,但要做到事半功倍并不容易。企业必须理解其真谛,掌握策略,不能盲目裁员,更不能仅依靠裁员达到增效。
只有做到优化人员结构,提升员工能力,关注员工感受,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减员增效才能取得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