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清、说话大声,警惕老年性耳聋
听不清、说话大声,警惕老年性耳聋
“耳背”不仅严重影响老人的人身安全,还减少了老人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影响心理健康,可能会出现抑郁、自闭倾向,加重老年痴呆进程。
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人中,每3位就有1位患有老年性耳聋,而随年龄增长听力损失现患率也显著升高。老年性耳聋迫切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早发现、早干预。
什么是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中的表现,出现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遭受到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药物、环境、精神创伤等)影响有关。属于听觉衰老现象,符合新陈代谢规律,任何治疗均无法改变这一规律和趋势。
如何减缓老年性耳聋的进程?
老年性聋是一种退行性变,延年益寿的所有措施都能减缓老年性聋的进程。老年人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合理安排饮食,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清淡食品,少酒戒烟;避免或减少噪声刺激;慎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利尿药及解热镇痛药;一旦发现明显听力减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尽早治疗,防止耳聋加重。
如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性耳聋会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要改变这种现状,佩戴助听器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根据老年听障社会问题调研报告《关于老年听力健康的十个问题》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助听器的使用率仅有5%至10%。
助听器种类介绍
- 气导助听器
气导助听器,是把放大的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后传入耳道,属空气传导,使用较普遍。
图片来源:网络及助听器商家
气导助听器外观上有盒式、耳背式、耳道式和耳内式等,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耳聋的情况选用。目前助听器验配以气导助听器为主。双侧耳聋者,若两耳损失程度大致相同,最好双耳都佩戴助听器。双耳聆听对大脑言语识别形成整合作用,并可产生立体声的效果,方便声源定位。在噪音环境下聆听,可降低信噪比,提升助听效果。
- 骨导助听器
而骨导助听器则是将放大的电信号转换成机械能后,通过乳突或颅骨将振动传至耳蜗来传递声音,是借助骨性传导的。
图片来源:网络及助听器商家
外耳道狭窄或中耳炎患者不宜佩戴气导助听器,宜用骨导助听器。
助听器的使用误区
- 自己买个助听器就能戴
没有经过专业的听力检查,随便买个助听器佩戴,不仅助听效果不好,还有可能进一步损害患者残余听力。助听器同近视眼镜一样需要验配,验配师根据患者的听力图进行声音频谱、强度的精细测试,依据患者舒适度进行调整,达到最佳适配状态。
助听器验配:耳聋患者一般经过耳科医生作详细的听力学检查评估后,再由助听器验配师验配。语言频率(5002000Hz)平均听力损失3580dB者均可使用助听器。
- 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老年性聋是一渐进过程,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与佩戴助听器没关系,不戴也会下降。佩戴助听器后,听神经得到持续的刺激,反而有助于延缓听力下降的速度,对同时伴耳鸣的患者,听力提高后,耳鸣也会减轻。
有些老年人摘掉助听器后,会感觉听力不如从前了,认为是助听器把耳朵戴坏了。事实上是因为大脑已经适应了佩戴助听器后的声音感觉,突然拿下助听器,一下子难以适应,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不戴助听器会恢复原来的感觉。此时检查听力,一般听力并没有下降,有些人反而因为助听器的声音刺激,部分频率的听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助听器容易引起耳部疾病
如果本身没有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话,戴助听器是不会导致耳朵发炎的。如果耳道有炎症,佩戴的传声器最好为半堵式,可让耳道透气,减少外耳道疾病的发生。
不过——
“耳背”也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属”,尤其是当听力短期内快速下降,不论男女老少、年轻或年老,可都务必及时就医了!